清朝六部的故事,清朝六部中,哪些部门排名第一,实权最强,油水最多?
清朝入关后,成立了六个部门,即官员、家庭、礼品、士兵、刑事和工作部门。六个部门的长官叫尚书,副职叫侍郎。尚书和侍郎统称为堂官。六个部门有几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郎中、外郎、主事等官职,统称为司官。
[img]419943[/img]
虽然这六个部门都是平行的,但他们的排名仍然有一定的顺序。那么,在这六个部门中,哪个部门排名第一呢?
要分阶段来看。
清初,官部排名第一。
据《清史稿·志·卷八十九·职官一》记载,六部成立之初,分别排名为:官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也就是说,官员排名第一,其次是家庭部门,其次是礼物部门。大家都认为地位很重要的兵部连前三都进不了,只能排名第四。刑部排名第五,工部垫底。
[img]419944[/img]
官员之所以能排名第一,是清朝初期,就是用人之际。负责文官任免管理、考核奖惩的官员,需要发挥很大的作用。排名第一是合理的。
然而,随着清朝治理逐渐步入正轨,皇帝将就业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官员的重要性下降。此时,负责户籍、土地、税收等权力的户籍地位开始上升,超过官员,排名第一。
曾经受到林则徐赞赏和推荐的晚清官员金安清,熟悉古今掌故。他在《水窗春谈》中记载:“六部以户为本,所有大学士、满尚书都以第一人为本,必须由主管和内务府携带钥匙。这一年的气氛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在嘉庆和道光年间,户部已经跃升为六部第一。
排在户部后面的是谁?《水窗春谈》又记载:“官、刑二次之,工部再次之,礼、兵二次之。显然,户部后的排名分别是官部、刑部、工部、礼部、兵部。吏部退居第二,刑部屈居第三。清初排名第三的礼部退至第五,排名第四的兵部直接垫底。然而,排名垫底的工部却上升到了第四位。这说明国家把工程建设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当然,虽然家庭部门排名第一,官员部门排名第二,但如果他们有实权,他们一定是官员部门最大的。毕竟,全国所有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试、升降、调动、奖励等事务都属于官员部门的管辖范围。因此,官员部门的尚书也被称为天官和太宰,属于朝廷的横向角色。
官部在具体操作上有权选权。任何通过考试、捐赠或起复原官的人,都必须到官员那里等候选人。虽然皇帝在就业方面保留了最终的决定权,但考虑到官员提交了更多的候选人名单,皇帝可能不熟悉所有的候选人,也不可能逐一阅读所有的候选人信息,通常只是阅读顶级候选人,然后圈出一个人。这给了官员们巨大的操作空间——他们总是把属意的候选人放在前面。
六部中哪个部门最有油水?
[img]419945[/img]
毫无疑问,礼部、刑部、兵部等“清水衙门”一定不是油水丰富的部门。官员手里有实权,但可能得不到太多的油水,毕竟地位高贵,官员“要脸”。负责全国领土、田地、户籍、税收、工资,相当于清代的“钱袋”。即使皇帝和后妃用钱,也要从户部拨一笔钱到内务府。但是,户部的油水,也无法与工部相比。在六个部门中,工部是最有油水的部门。
工程部负责全国工程建设,负责工程预算、材料处理、分配工程等。家庭官员可以根据每个项目的比例公开“分配利润”。清朝中后期,全国各地都有许多项目建设,每个项目往往有数十万、数百万两银。在每一个环节中,负责任的官员都有点松散,也就是说,成百上千的银进出。因此,工作部官员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分配”。
[img]419946[/img]
同时,以供应项目资金的名义,工部成立了钱法堂,管辖宝源局造币,抓住了部分造币权,也能给工部官员带来源源不断的油水。
@ 工部设置疑关,分为水陆主干道或商品配送场所,向过往商家征收竹木税、盐茶税、商品税等。雍正14年(1736年),工部14处疑关定额为每年40多万白银。可想而知,里面有多少油和水?
@ 人们有“金工部、银户部”的说法。将工部和户部分别用金银进行比喻,可见这两个部门的油水差异。
清朝的六个部分是什么? 谁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