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是什么导致于谦被杀,为什么他的死决定了明朝的气数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可以说,这个朝代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极其黑暗的。他似乎继承了中国历代的腐朽
,甚至比皇帝昏庸、宦官专权、腐败、严刑重······

明朝中期发生了一件事,对后人影响很大,甚至决定了大明的气数将尽。这件事就是于谦被杀,于谦死了,一个全心全意为国,在危机时刻“挽狂澜,扶大楼于将倾”的忠臣死了。他的死对整个官场来说真的是一场“大地震”。从那以后,明朝虽然维持了100多年,但却活了下来。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于谦的死,为什么他的死决定了大明气数将尽?

[img]669138[/img]

图1 于谦侧身像

我们在明英宗时期定格时间,当时发生了一件让大明蒙羞的事件,那就是“土木之变”。朱祁镇即位后,在司礼监大太监王震的鼓励下,御驾亲征。由于指挥不当,50万军队被摧毁。于是,王震被群情激动的军士打死,连皇帝都成了俘虏。这个时候,中国是群龙无首的。我该怎么办?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些大臣惊慌失措,六神无主,而另一些大臣则主张南迁。真是“国危思良相”。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站了起来,大力排斥众议,认为“国不可一天无君”。于是孙太后下了道懿旨,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皇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就这样,朱祁钰即位,即明代宗,代宗升于谦为兵部尚书,给予重任。

也就在这个时候,已经兵临城下,于谦毫不慌张,指挥大家,经过一系列的抗拒,终于挡住了也先的进攻。在这场北京保卫战中,明军斩首了1万多人,9万多瓦拉士兵崩溃逃跑,这使得他们先撤退。先败后,再加上内部矛盾,决定议和,并愿意归还英宗皇帝。这真是个难题。英宗回来后如何妥善安置?尽管代宗皇帝心中有一万个不情愿,但他们无法抗拒众臣,于是他们先与众议和,迎接英宗回来。英宗回来后,代宗将其安置在南宫,派人严密监控,杜绝与外界的联系,与囚犯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英宗也早已死心,安于现状。

图2 朱见深(1447-1487年),即明宪宗

几年后,代宗废除了朱见深的王位,将儿子朱见济改为王子。然而,天不遂人愿,朱见济命浅福薄,不久便暴病而亡。王子一死,立储风波又起,众臣都主张朱见深复立为王子,于谦也持此意见。但是代宗迟迟不表决心,大家都不敢再提了。这时,有三个人,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他们在代宗朝没有被重用,所以他们决定冒险让英宗复辟,并做出了贡献。在他们的秘密计划下,英宗皇帝被迎回了金銮殿。当群臣们看到太上皇变成皇帝时,他们面面相觑,但没有人敢反对。这是明朝中期发生的一场重大政变,历史上被称为“夺门之变”。这时,代宗皇帝正处于病危之中,英宗不顾其死活,坚持将其迁往西山,几天后就死了,享年二十九岁。关于代宗的死亡,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要么被刺激而死,要么被英宗谋杀。我们不知道真相,但在这件事的背后,我们看到了皇室之间的阴谋和阴谋。

说了这么多,都是为谦铺平了道路。代宗一死,也意味着于谦的命运不会大妙,他当初是力主拥有立代宗帝的。

英宗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王振立碑,并派人逮捕兵部尚书于谦。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三人支持他,也终于如愿以偿,一个个进了官。面对这种现象,你可能会极度怨恨,但这种“黄钟毁灭,瓦釜雷鸣”的事情在历史上早已屡见不鲜。

图3 夺门之变

于谦被捕入狱后,大家都知道他被冤枉了,但又无奈。英宗杀他并不容易。他必须找到一个像样的理由。因此,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的蛊惑下,于谦以“欲望”谋逆罪被判处极刑,历史上被称为“二字狱”。你可能会想,这和岳飞不一样吗?是的,简直一模一样。岳飞也是“忠而被诽谤”,全心全意保护宋江山,却以“莫须有”的罪名惨死风波亭。死前,他直呼“天天昭昭,天天昭昭”。

所谓“欲望”,是指于谦与黄红更立王子,欲迎立襄王子。英宗也心知肚明,于谦保卫了大明江山,“于谦实有功”于朝廷,在犹豫不决时,徐有贞说:“不杀于谦,夺门不正”。于是,于谦就这样惨死。据《明史》记载:于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北风呼啸,天下冤之”。人们都知道于谦被冤枉了,于是编了童谣传唱:“京都老米贵,哪里得饭广(范广)。白鹭走在水上,在哪里觅鱼(于谦)。"我们要记住这一年,景泰八年,也就是公元1457年,距离大明灭亡(1644年)还有整整一百八十七年。也许你会说大明还存在这么久,可见于谦的死与此关系不大吧?

图4 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

不,绝对有关系。我们来分析一下于谦死后的大明局势。

于谦死后,英宗成为皇帝好几年了,但他仍然什么也没做。他的儿子朱见深即位后,成立了西厂,宠爱万贵妃。朝廷似乎更糟。后来,宏治皇帝即位,有一个短暂的“ZTE”,但它不可避免地会失去西山的命运。更不用说正德皇帝了,愤世嫉俗,游戏世界,“看起来不像君主”。

后来,即位的嘉靖皇帝整天修道,渴望长生不老。他的儿子隆庆皇帝只当了短短的六年皇帝。后来,万历皇帝早年改革了张居正,但张居正一死,就开始放纵和沉迷于“酒财”。后来,即位的明光宗朱常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去世了。后来,明朝即位,但他沉迷于木匠,相信魏忠贤,政局更加黑暗。

崇祯,最后一位亡国皇帝,一心想扭转大明江日落的局面,但气数已尽,不是他能做的。只能在@ 不得不挂在煤山上,留下无限的感慨:“我凉德轻蔑,上天干怪,但都是诸臣误我。”

图5 方孝茹(1357-1402年7月25日)

清代思想家李毅的分析可谓鞭辟入里,“明末也没有朝庙可靠之臣,天下也没有办事之官。“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明代,整个知识分子集体沦陷,没有责任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情况是朱元璋开始的,首先是篡改孟子,邀请他出孔庙,其次是“文字狱”的兴起,使文人沉默。后来,明成祖又杀了方孝茹,并杀了十族,对知识分子的心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当我们到达明英宗时,我们杀死了于谦,全心全意地为国服务,但我们最终以这种方式结束,这加剧了士大夫对灾难的恐惧。这可以解释,在崇祯时期,外面有边缘问题,里面有李自成起义。这些朝廷官员仍在腐败和填补他们的私人口袋。崇祯皇帝带头捐款并乞求。大臣们仍然紧紧地守着钱袋。

原因是士大夫没有责任感。这是谁造成的?我们只能说“灭秦者秦也”,就在于谦被杀的时候,已经说明了这一天的结局。


是什么导致于谦被杀,为什么他的死决定了明朝的气数是什么导致于谦被杀,为什么他的死决定了明朝的气数

,,,,,,

  • 明世宗统治的嘉靖年间有何表现?他在位多少年
  • 明世宗嘉靖帝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名叫朱厚熜。朱厚熜公元1507年出生于湖广布政司安陆州。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的第二个儿...

  • 胡蓝之狱看朱元璋的残忍:明太祖朱元璋的极端统治
  • 朱元璋起自微寒,做了皇帝以后,能够不隐晦他的出身,显示出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信心。但是,他的微寒身世和残酷斗争的经历,...

  • 福王朱常洵是怎么死的?朱常洵生平事迹简介
  • 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三个儿子,生母是明神宗宠妃郑贵妃,明光宗朱常洛是其异母兄长。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原本是...

  •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结局如何?建文帝是怎么死的
  • 关于朱允炆的结局结局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与他的皇后一起被烧死在皇宫中。当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皇宫,宫...

  • 揭露明朝徐达的死因:为什么墓碑比朱元璋高?
  • 徐达一生中留下的最大谜题是他的死。这样的版本是众所周知的。据说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害怕开国功臣会抢走他的天下,于是他下...

  • 从叛军到明朝最后的忠臣:可歌可泣的一生
  • 崇祯皇帝的自杀标志着以崇祯为首的明朝统治的结束,但大明还没有完全死亡。当时,江南地区仍在朝廷委派的官员手中。他们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