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1617~大约1699),清初医学家。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按察使张少峰的孙子。少颖悟,习儒兼攻医。明亡后弃儒业医,隐居洞庭山十多年,行医读书,至老不倦。离乡16年,编辑医书一海携回故里,故名“医归”。其中,《伤寒绪论》、刻行的《伤寒论》。康熙中。取《医归》残稿,从头检点,易名《医通》。还有《诊宗三昧》一卷(1680),脉理专明;《本经逢原》四卷(1695)、《千金方衍义》三十卷等。后世汇编成《张氏医书七种》(又称《张氏医通》)。
[img]669598[/img]
张与于昌、吴谦同名。他是清初三大医生之一。他是一代大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张医通》数量众多,叙述清晰。系统具体。这是医生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1、在六脉中,有少冲和气的是病脉。或者反见他的脏脉是本脏气衰,他的脏气也乘之。如果脾胃虚弱,肝木乘之,所以肝强脾弱,右关脉必弦。
2、贵人脉,常清虚流利。富人脉,常滑有神。贱人脉,多浑浊。穷人脉,多涩。先富后贱,气郁血衰,脉不能流畅滑。
3、富人总是努力工作,心肾精血,病脉多虚。即使表里客邪,他们也会大汗淋漓,主要是担心自己的活力。贫穷的人藜藿充肠,风霜切体,筋骨素疲劳,内脏系统坚固,也就是说,他们生病、担心和工作,不能伤害他们的思想。首先是攻发。
4、肥胖的人肌肉丰富,胃气沉潜,初感风寒,但鼻塞声重,流鼻涕粘稠,是风寒造成的。如果鼻塞声重,咳痰不出来,尽量得到一线粘痰,甚至咽腭肿胀,也是风热。瘦人肌肉浅,胃气泄漏,即发烧头痛,脉搏浮数,多属于火,但在寒冷发散时顾阴。
5、西北人习惯风寒,素食煤火,外内坚固,脉多沉实。一切都是表里诸邪。如果他们不受伤,他们就会受重伤。如果他们不出汗,他们就不能生病。滇粤人总是受热。他们习惯吃槟榔,表里疏豁,脉多微数。如果他们很少实际,他们应该清除寒冷,而不是轻用发散。江南人禀赋最薄,脉多不实,属于东方木,火最盛。所以温病多,搏热身痛。他们不应该出汗,只应该轻剂解肌。
6、新病虽然各部脉脱落,但中部存者有胃气,可以治愈。长期生病,右手关尺虚弱,按之有神,可卜精血末艾。虽然他的部门处于危险之中,但他可以治愈它;如果尺中弦急,按之搏指,或者弱者脱落,就不会治愈。
7、下指浮大,按久索然,正气大虚。下指弱,久按搏指,内病表和。下指微弦,按久缓者,久病问安。一般患者的脉搏,下指虽然弱,或者弦细不和,但按到十几个渐和者,一定会收功。如果下指看起来像和谐,按久了有点涩,不能指,或者逐渐觉得弦硬了,就很难取效。
张石顽:清初医学家,名璐,字路玉,晚石顽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