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有一句流行的话:青岛很少有涝,这是德国人留下的下水道。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德国人的工匠精神值得肯定,但没有必要迷信或感谢德国人。他们来中国的目的不是为了造福中国人。
说到德国,很多人会想到二战的历史和疯狂的德国人。事实上,德国已经开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到处殖民。1871年,普鲁士统一日耳曼建立德国。统一后,德国开始在世界各地扩大殖民地,占领太平洋新几内亚、加罗林、马里亚纳、卢旺达、布隆迪、喀麦隆、多哥、纳米比亚等多个殖民地。中国也是亚洲殖民的对象。
[img]670101[/img]
1897年,德国人利用山东曹州的教学计划出兵占领胶州湾,即今天的青岛,迫使清朝签署胶州湾租界条约。1999年,山东半岛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德国人在青岛最好的地方开辟了一个居住区,赶走了当地人,为住在那里的欧洲人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在中山路南段以东,从德县经过观象山、信号山到太平山一线以南到海边的整个区域,前海地区是当年德国人的聚集区。
[img]670102[/img]
德国人确实利用雨污分流的理念建立了地下排水系统,但它只建在欧人区,为德国人服务。华人区的中国人根本享受不到这种便利,反而遭受了更多的痛苦。德国人聚集区的污水从团岛沉淀后排入大海。团岛地区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因此被称为“大粪场”,记录在胶澳发展备忘录中。大粪场的存在,也造就了青岛历史上唯一一个靠收集粪便成为青岛首富的“粪商”刘子山。
青岛人生活在那种环境中,能过上好日子吗?任何能离开的人都不愿意住在那里。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大粪场”的改造和治理才完成。当年,德国人用来排放污水的宽7米的明沟(大港纬路明沟)被填满,街道花园建在上面,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让我们看看青岛是否真的依靠德国人建造的排水沟很少有内涝?从1897年到1914年,德国人占领青岛17年。他们在青岛修建了多少排水管道?大约80公里。
目前,青岛市总面积约1128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如果只有这80公里的排水管,后果将非常严重。事实上,青岛市的排水系统总长约为3000公里,德国人造排水系统所占比例不到3%。此外,大多数原有的80公里排水系统已经改造,剩下的只有2.66公里,象征意义大于实用价值。
[img]670103[/img]
这些数据放在这里,我相信不用说,你会明白,青岛没有涝,或者我们自己的信用,没有必要跪着舔外国人。当然,德国雨水和污水分流的设计理念也为青岛后来的排水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仅此而已。
[img]670104[/img]
青岛没有涝。除了庞大的排水管网外,它还与青岛的地形有关。青岛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新华夏隆起带二级结构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它属于丘陵地貌。去过青岛的人会有一种感觉。如果他们在那里骑自行车,爬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青岛三面环海,东高西低,南北隆起,中间低。这个地形就像一个天然的排水沟,青岛有224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大部分都可以独立入海,对排水也很有利。
[img]670105[/img]
此外,青岛的气候属于具有海洋特征的温带季风气候。一年中降水量较大的时间集中在炎热潮湿的夏季,约占全年的一半。根据相关数据记录,青岛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62mm,青岛年降水量最大为1272.7mm(1911年)。在全国,它只能被视为中等水平,与南方城市的降水量无法相比,因此对排水系统的压力不大。
@ 不要说青岛没有内涝是德国人留下的下水道,那只是谣言。连德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在《南德意志报》上辟谣。
青岛没有内涝,是因为德国人留下的下水道吗?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