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征服韩国这个词就是征服朝鲜半岛,征服韩国(せいかんろん)也就是说,日本对朝鲜的对外扩张论调。早在幕府结束时,日本政府就提出了“征韩论”。明治维新后,明治政府继承了幕后的“征韩论”。
概况
简介
征韩论(日语:せいかんろん
朝鲜语:정한론)日本明治时期,日本政府高级官员西乡隆盛等人提出了前往朝鲜的政治主张,用武力打开了朝鲜的大门。为在军事现代化改革中失去特权的老兵谋生,解决了中国严重的失业问题。
一场著名的关于朝鲜政策的争论发生在1868年刚刚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政府内。以急进派士兵板桓、江藤新平、西乡隆盛等人为首的军国主义分子,或主张立即出兵入侵朝鲜。或先礼后兵,向朝鲜派驻大使,如朝鲜无礼,举兵席卷朝鲜全国。这次讨论遭到了缓进派岩仓的反对和压制,主张先整顿内政,暂停对外兴兵,大久保利通等人。
背景
丰臣秀吉在日本两次侵朝失败,一直被视为“民族耻辱”,日本武士阶层一直以“征韩”为代价、以“复仇”为己任。
1857年,美国人佩里率领舰队在日本开门。此后,日本国内一批创新势力开始推翻幕府统治,在日本建立新秩序,使日本富强。维新先驱吉田松荫曾勾勒出日本成为强国后的国际战略:“现在我们需要加强军备。一旦军舰和大炮稍微丰富一点,我们就可以探索虾,封建诸侯。。。责怪朝鲜,让它进贡,就像古代一样强大。北方割据中国东北领土,南方掠夺中国台湾和菲律宾群岛。”
明治政权成立之初,几项内外政策出现错误,国内暴动不断。同时,由于日本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窄、社会购买力有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日本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整顿军备,准备对外侵略扩张。希望通过对朝鲜的战争转移国内危机。
[img]669647[/img]
代表人物
倡导者:木户孝允
西乡隆盛、板垣退助、江藤新平、后藤象二郎、副岛种臣、木户孝允、伊藤博文、井上馨、山县有朋等。
历史诱因
对马岛的危机是征韩理论提出的历史诱因。
马岛是东亚海上的要冲,位于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扼杀了朝鲜海峡的门户,引起了欧洲列强的关注,尤其是沙俄。克里米亚战争后,俄罗斯在东北亚的扩张引起了英国的警惕。所以,英国对日本对马岛感兴趣。1859年12月,英国军舰“阿克特恩”闯入对马海岸测量水情。英国驻日本箱馆领事霍奇森建议英国海军在对马岛建立军事基地。得知这一消息后,沙俄于1861年3月13日派出军舰“波萨得尼克”号进入对马岛的芋崎浦。俄罗斯船长彼里列夫以修理军舰为借口,要求允许他们在这里停泊。很快,俄罗斯舰艇驶入日本内海古里浦,不顾对马藩吏的制止,强行测量水情,伐木建造营房、粮库、医院,实际上已经占领了这个地方。同年五月,彼里列夫一方面对马藩厅大肆渲染英国对马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要求租界土地和拜访藩主。日本幕府立即派外交官小栗与马藩当局向幕府报告,要求该舰撤离。然而,俄罗斯舰艇拒绝撤出对马。幕府向英国舰队求助。英国政府认为,它不能容忍马岛被俄罗斯占领,并要求“波萨得尼克”号撤离。1861年8月,英国驻日公使阿里国公开表示,英国政府不能袖手旁观俄罗斯军舰进入对马。随后,英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霍普海军中将率领两艘军舰进入对马。9月2日,由于英国的军事压力、国际舆论和对马岛民的英勇奋斗,俄罗斯舰艇被迫退出对马。对马的危机使日本充分认识到马海峡和朝鲜半岛在现代东北亚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地位。随着日本幕府对朝鲜事务的重视,一些人开始计划“征求韩国理论”。这就导致了日本政府“征韩论”的出笼。
征韩论简介 历史的诱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