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统天皇的即位仪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称制三年后,持统天皇持有四年(690年)元,正式即位。在即位仪式上,中臣大岛首先朗读神寿辞(按:诸神对天皇的祝福辞),然后由禁忌部色夫提出镜子和剑,持统天皇升到祭坛即位,然后由大臣们在祭坛上排队,拍手一周。
[img]668292[/img]
背诵神寿辞、晋献镜、剑,前所未有的意义不仅限于大臣对新主人的支持,而是意味着新天皇继承了“太阳之子”的血液,继承了先帝的遗愿。根据广辞园的解释,“拍手”就是所谓的“柏手”,“拜神时,双手掌互击发出声音。”@ 从持统天皇开始,将原来的“大王”即位仪式改为“神”即位仪式的发端。持统三年(689年)6月,天皇向诸司下令1部22卷,《飞鸟净御原(律)令》正式实施。
虽然《飞鸟净御原(律)令》全文已经消失,难以理解,但其中《户令考仕令》等文章仍有保留。可以看出,在官员令中,有四年(690年)7月任命太政大臣和右大臣,并迁入“八省百僚”。、“国司大宰”记事;同年4月和7月,服装令中有关于朝服实施的记事。自持统三年,以其户籍令为基础,在全国编制户籍,并于次年(庚寅年)完成,因此户籍被称为“庚寅年籍”。后来所谓“六年一造”,就是六年审批一次为特色的法令户籍,即从“庚寅年籍”开始。
此外,在持统六年(692年),朝廷任命机内班田医生执行班田。虽然天武十三年(684年)已经规划了新都城藤原京,但正式建设完成后,正在持有统朝。据史料记载,持统天皇在即位当年(690年)将高市皇子送往藤原官地视察。12月,亲王行幸在次年班给了诸臣宅地,并于持统八年(694年)正式迁都。藤原京和难波京是日本以中国首都为蓝本建造的正式首都。
原来,人们认为藤原京是模仿中国长安建设的,但在20世纪70年代,岸俊男经过研究指出,藤原京不仅与北魏洛阳城和东魏叶都南城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接近周丽所记中国理想的首都形式。
持统11年(697年)2月,持统天皇在藤原不平等的帮助下,立其孙、草壁王子之子轻王子为王子,8月将王位让给王子,使日本又一位天皇——文武天皇登基,娶了藤原不平等的女儿官子为妻,生下了第一个王子(未来的圣武天皇)。虽然持统退位,但从那以后还是理政,和文武天皇“并坐天下”。
日本历史:持统天皇的即位仪式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