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在大历时期的一个诗歌群体,其称号和名字最早出现在姚合的《极玄集》中。:“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李端与卢纶、吉中孚、韩红、钱起、司空曙、苗发、崔东、耿、夏侯合唱,号十才子。“大历十才子”是一所自然形成的学校。他们既没有共同的组织,也没有共同的宣言,但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审美兴趣,遵循共同的创作原则,相互唱歌和交流,认为他们是一所学校。
赞美升平、吟诵风景、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然而,在仕途挫折和战争宦官生活中,他们也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现实的作品。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于写自然风光和乡愁。他们有优美的语言和协调的节奏,但他们的主题风格相对单调。
10夏侯审
夏侯审
,唐代诗人(约公元779年前后在世)中、字、号、生卒年、生平事迹不明,约唐代宗大历末前后在世,大历十大才子之一,唐代诗人,工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尝试“军谋越众”科和第一科。教书郎,参军。仕终为历史服务。从华山脚下买田园是别的,水木悠闲,云烟浩瀚。晚年就退居其中。有很多诗要唱,但传世很少。
9韩翃
韩红,(生卒年未知),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之一。天宝十三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使侯希逸幕府任职,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唐德宗欣赏建中时期,因作《寒食》诗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红诗笔法轻巧,风景独特,当时传诵广泛。诗歌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三卷。
8崔洞
唐代诗人崔洞(唐朝大历年间前后在世的一作洞)。唐代大历年间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字号、里居、出生地、生卒年、生平均未知。登进士第,曾任大历中拾遗、补阙等职。吉贤学士,其余事迹不明。唐代大历时期,与李端、卢伦、吉中孚、韩红、钱起、司空曙、苗发、耿耿、夏侯合称“大历十才子”。崔洞的诗现在只剩下一卷了。唐人高仲武选择了崔诗九首《中兴间气集》
,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冰然 ,意思是方雅。"
7苗发
苗发 [唐](约公元756年前后),
唐代诗人。字、号、生卒年、生平均未知,约唐玄宗天宝末年前后在世,泸州壶关人,大历十大才子之一,工诗。刚开始是乐平令,授兵外郎,搬司外郎。官郎中最终。他经常奖励当时的名人,但这首诗很少传下来。
6司空曙
司空曙
,唐朝人(约公元766年前后在世)或作文开始。(唐才子传文明。这是从新唐书开始的。广平(今河北省广平县)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间,学者们勇敢而奇才,与李约为至。大历十大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
卢纶, 钱起, 韩翃。
5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唐代诗人。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早年多次赴试落第。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翰林学士是代宗大历中的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的杰出人物,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与郎士元同名,称“钱郎”,当时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4韩翃
韩红,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使侯希逸幕府任职,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唐德宗因作一首《寒食》而赏识,晋升不断,最后官到中书舍人。韩红的诗笔轻巧,风景独特,当时被广泛传诵。有《韩君平诗集》。
3吉中孚
吉中孚
[唐](约公元七八六年前后在世)字、号、生卒年、生平均未知,鄱阳人,约唐代宗大历年前后在世,大历十大才子之一。与卢纶、钱起等同名的工诗。初为道士,后还俗。至长安,向宰相致敬。有人推荐天子,日与王侯高会,名动京师。几、进士及第,授万年尉,除校书郎。又登宏辞科,翰林学士。建议医生,户部侍郎,判决支事。中孚有一卷诗集,《新唐书·艺文志》录制。
2卢纶
卢伦(739-799年),字允言,今保定涿州卢家场村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之一。
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朝宗朝又应举,
反复尝试。大历六年后,经宰相元载推荐,被授予乡尉;后来,宰相王缙被推荐为吉贤学士,秘书省学校书郎,并被提升为皇家历史监督员。他是陕州户曹和河南密县长。后来,元载和王缙被判有罪,并被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担任河中元帅浑雨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很快就去世了。有《卢户部诗集》。
1李端
李端(737-784),字正,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娇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称衡岳幽人。今天有三卷《李端诗集》。其诗多为社交作品,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也反映了社会现实,有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之一。三卷《李端诗集》今存。其子李虞仲,官到兵部侍郎。
揭秘:著名的大历十才子怎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