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叛乱基本上是在乱世。当时,自然灾害频发,民变四起。中央政府对全国的控制严重减弱,皇权的威望不存在,地方政府不服从中央政府的管理,不听中央政府的安排。在这个时候,那些自尊的王子找借口叛乱是很正常的。叛乱的王子们明白,他们成功的希望是巨大的。
但是安禄山是一个非常意想不到的情况。当时唐朝国泰民安,没有自然灾害,也没有民变。当地的藩镇也有自己的安全责任,没有人想造反。虽然当时安禄山有三个藩镇的兵力,但也不算多。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安禄山居然发动了造反,从边关一路杀来,长驱直入,先夺洛阳,再夺长安,居然成功了。那么,谁给了安禄山这么大的勇气,为什么安禄山觉得他能成功呢?
[img]667560[/img]
(安禄山剧照)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考虑古代皇权社会的特点和当时的情况。
一、皇权漏洞。
古代皇权社会是一个高度集中的社会。地方权力小,中央权力大。臣民权力小,皇帝权力大。这样的特点可以保证中央政府处于高度统一的状态。
但这样的制度也有明显的漏洞。皇帝的存在太重要了。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只要皇帝有问题,整个社会就会有问题。一旦皇帝被蒙蔽和鼓励,社会就会出现严重的动荡。
特别是在军事权力方面,如果有一些变化,他可能会被杀。互联网上有一种说法,秦始皇规定,没有他的命令,即使首都有任何问题,外面的将军也绝对不允许把军队带回来。最后,陈胜和吴光回应了一切,埋葬了秦朝。虽然这有点极端,但它也显示了权力结构在皇权社会中的漏洞。
唐玄宗的时候,虽然当时国泰民安,但世界稳定。但唐玄宗沉迷于享乐,忽视了政府。唐玄宗喜出望外,军国主义。安禄山抓住了这一点,蒙蔽了唐玄宗。
他在哪里蒙蔽了唐玄宗?首先,唐玄宗喜欢被吹捧,所以他尽力吹捧唐玄宗。第二,唐玄宗喜欢别人的忠诚,所以他尽力表现出忠诚。第三,唐玄宗多疑,所以他利用这一点,让唐玄宗不相信别人。即使有人告诉唐玄宗,安禄山造反,唐玄宗也不相信。
唐玄宗被蒙蔽,唐玄宗没有发号施令。因此,大臣们不敢随便下令,各地的军镇也不敢随便动军。因此,安禄山可以一路杀到长安。
[img]667561[/img]
(唐玄宗剧照)
二、信息盲区。
在古代社会,信息不畅。由于信息不畅,人们只能听到有限的声音。特别是在军队中,长官的声音是最正确的声音。
为什么陈胜吴广打着扶苏和项燕的旗号开始这件事?当时信号不好,大家都不知道扶苏和项燕已经死了。大家都觉得陈胜吴广说的好有道理。
同样,安禄山告诉士兵们,朝廷里有像杨国忠这样的奸臣。他劫持了皇帝,皇帝不能成为主。现在,皇帝让我们带军队去“清君侧”!士兵们不了解真实情况,认为这真的是一件大事。你想,奸臣窃命,天子蒙尘,多么严重的问题。@ 大家都跟着安禄山打起来了。他们不认为自己在造反,而认为自己在做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就这样,一直打到长安。
即使后来发现了错误,木已成舟,也无法改变。
(杨国忠剧照)
三、拓边厌倦。
古代皇帝喜欢大喜功,开疆拓土,这在古代士兵那里,产生了深深的厌倦。
对于普通士兵来说,这是一场无休止的艰苦斗争。长期在塞子外,忍受风、刀、霜和剑。没有人在家里做农活,也不能和家人团聚。很可能随时随地都有生命的危险,死亡可能不会被记住。”可怜的河边骨头,是一个梦中的女儿。”“成功的骨头枯萎了”。即使有信用,它也是一个将军。
但将军觉得,即使赢了,朝廷里也有奸臣在皇帝身边诽谤,得不到好处。冯唐易老,李光难封。这场战斗有什么意义?@ 将军们也厌倦了。
唐玄宗时期,上述特点非常典型,士兵们有着深深的厌倦。安禄山抓住了士兵们的厌倦,鼓励他们回去。如果你回去,你可以做出贡献,与家人团聚,密封你的妻子和阴影,改变你的命运。
@ 最后大家都跟着安禄山疯狂战斗,安史之乱轻易爆发。
为什么安禄山敢造反唐朝兵强马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