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国(芮,汉语拼音ruuì,同瑞)是西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将位于山西省芮城县的清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县,陕西省大理县朝邑镇南部也有说法。经专家考古发现,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闵村镇梁代村被确定为芮国墓地,不能算是诸侯国。
芮国在位时正式成立,国君被称为芮伯,曾在周王室担任司徒。
春秋时期,秦穆公灭亡了芮国。《史记·秦本纪》记载了秦穆公二十年灭芮国(即公元前640年)。《路史》记载了秦穆公二年灭芮国(即公元前658年)的说法。亡国后,芮君主的宗室以国为氏。
芮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前11世纪,周武王在山西省芮城县将清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县。经专家考古发现,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闵村镇梁代村被确定为芮国墓地,不能算是诸侯国。
芮国在位时正式成立,国君被称为芮伯,曾在周王室担任司徒。 秦穆公在春秋时期灭亡了芮国。
[img]666983[/img]
瑞国是一个小国,自商代晚期以来就出现在历史上,经历了西周和春秋初期。《左传》记载了瑞国在春秋初期的八年政治动乱。《左传·桓公三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是,故逐之,出生在魏。“左传”疏导了《世本》:"芮,魏都姬姓。“当芮伯姬万的母亲把它赶走时,姬万跑到同姓魏国。《左传·桓四年》:“秋,秦师侵芮,败之,小之也。“三年来,芮伯出居魏,芮更立君。秦为芮被打败了,于是以芮伯归,将欲纳之。同年,“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水经注·河水》引《纪年》:“晋武公八年(公元前708年即鲁桓公四年),周师、郭师围魏,以芮伯万为东。“路史·国名纪”:“桓王十二年冬,(即桓四年),王师、秦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
显然,发生在桓三年的“逐君”是一起恶性政治事件,姬万被逐后“芮更立君”。幕后的操作员显然是太后芮江,故事似乎和“郑伯克段于燕”的背景一样。不同的是,芮国的正式君主不同于郑国,他失败了。
[img]666984[/img]
芮国的动荡再次受到国际政治力量的重视。第二年,秦国与芮国政变后的新政权发生了战争,但小国被打败了。同年冬天,在周王室的主持下,周王朝、秦国和郭国包围了姬万的魏国(今山西芮城)。显然,这是为了支持姬万和消灭芮的叛乱势力。
芮国:周成王在位时正式建立芮国。国君被称为芮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