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了防止作弊,明朝主考用了哪些妙招?

今天的西安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名,它与明朝的科举考试密切相关。如果你今天不说,也许没有人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再提到它。它背后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让我们向你揭示这个秘密。

[img]666722[/img]

(本文中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感谢原作者。如果您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此号码的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不要根据号码就座)

在揭示秘密之前,你需要普及古代科举制度。科举起源于隋朝,到明朝发展非常繁荣。虽然整体考试规则没有改变,但在一些细节上进行了一些人性化的改革。

例如,科举考试的正常过程是先在各县参加儿童考试,然后在各省参加乡村考试,然后在首都参加会议考试,最后在朝廷参加宫廷考试。可以看出,每次考试都不在同一个地方,但在明朝,朝廷将把乡村考试和会议考试放在一起,以方便考生。

在明朝的西安,朝廷在同一个地方安排了乡村考试和会议考试。虽然看起来很人性化,但考生不必去首都参加会议考试,但它带来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很多人很容易混乱,而且很难管理混乱,所以考试作弊的现象就诞生了。例如,带着小副本,带着书,甚至一些候选人把书抄在自己的身体上。

对于目光敏锐的考官来说,这些作弊手段仍然很容易被识破。此外,考生在进入考场前会被要求脱掉衣服进行检查,因此也可以避免一些作弊事件。然而,有一种作弊手段,这使得监考人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年都感到头痛。

[img]666723[/img]

也就是说,在考试过程中,几个人一起爬过墙,把书带到外面,或者外面的人爬过墙发送“信息”。当时,考试需要3天,考生的住宿都在考场里,所以考生相对自由。此外,监考官不可能每天24小时盯着同一个考生,这为考生作弊创造了机会。

翻墙成了考官头疼的问题。

今年,一位监考官在路上看到一群孩子在玩耍。一个孩子不小心碰到了枣刺,尖锐的枣刺让孩子痛得哭了。监考官灵机一动,就拿了一大篮枣刺,把它们都均匀地倒插在考场周围的墙上。这样,考生就不敢再爬墙了。这种方法有点土,但确实有效地遏制了考生作弊的现象。同时,一个地名叫枣刺巷诞生了。后来,经过美化,它变成了早慈巷,并一直使用到今天。

[img]666724[/img]

这就是早慈巷背后的故事。虽然听起来不那么光荣,但对我们今天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首先,它告诉我们不要在考试中作弊。你看,在明清时期,那些在考试中作弊的人虽然获得了暂时的高分,但没有真正的天赋和学习,最终注定要被社会淘汰;其次,告诉我们,虽然生活很简单,但它也包含了伟大的智慧。因此,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和思考,做一个像监考官一样聪明的人。

[img]666725[/img]

经过几百年的变化,早慈巷依然存在,也承载着每一个西安人对历史的记忆。如果读者有机会去西安,不妨去早慈巷。也许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会给你带来一种思考历史的新方式。


为了防止作弊,明朝主考用了哪些妙招?为了防止作弊,明朝主考用了哪些妙招?

,,,,,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明英宗朱祁镇的老婆为何瞎了眼睛废了一双腿?
  • 如果说明英宗在政治上面是个无能的昏君的话,那么在生活中的话,明英宗一定是个好男人的典范。钱皇后算起来也是明英宗的原配...

  • 什么是春凳?主要做什么?
  • 一代伟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了解封建社会。《红楼梦》不仅应该被视为小说,也应该被视为历史。他写...

  •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思想有何特点
  •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