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
邓国依然活跃,邓与郑、楚等国保持婚姻关系。据《春秋》记载,鲁桓公七年,邓侯吾千里迢迢来到鲁国。邓国与楚、巴二国发生争执九年,导致楚巴联军伐邓,结果邓师大败。鲁庄公六年(前688年),楚文王伐申经过邓国,受到祈祷的招待。邓国医生提议趁机杀死雄心勃勃的楚文王,但邓侯不听。第二年,楚文伐邓。十六年(前678年),楚再次伐邓,将其灭亡。
邓成的故乡位于襄阳樊城北约6公里处。邓国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被称为侯国。公元前678年被楚国摧毁。战国后期,秦昭王封公子为邓侯。秦统一后,邓成属于南阳县。汉朝是邓县。南临汉水,北临南阳盆地,地势平坦,周边开放,交通便利,战略地位重要。
邓城土城墙略长方形,东墙长766米,南墙长896米,西墙长713米,北墙长858米。墙厚10至15米。墙残高约3米,四角略高,最高6.3米。四面都有城门。护城河宽约40米,现在是水田。城东南角外有约8米高的土台,俗称烽火台,又称阅兵台。城内有十字街,西北角有明代建的宁国寺。邓城内外地下历史遗迹十分丰富。据说城里偶有铜箭、金粒可拾,城里有时杀鸡还能取出金粒,所以有“邓城不卖活鸡”的说法。它是研究历史的宝贵数据,从新石器时代到西周、秦汉及以后的朝代。在离邓城北约3公里的丘陵地带,有两周的墓葬群,“邓公乘鼎”和“吴王夫差”剑分别出土于山湾和蔡坡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据研究,这些墓地与邓城密切相关,包括邓、楚、吴、上台、蔡、曾等国器。它们是研究楚文化和邓、楚及相关国家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邓城遗址包括西周至春秋初期(与邓国同期)的大型村庄和车间遗址,以及高级贵族和平民墓地,形成了完整的城市中心聚落群。1981年,邓城遗址被湖北省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挖掘,发现了一些特殊的文物,出土了一些更重要的文物,为解决一些学术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物理材料。特殊遗址包括边营遗址集中分布的井群、春秋初期周家岗遗址的大沟、宋代的火葬墓、王家巷遗址陶瓷车间的灰坑和窑场群、贾巷墓地一侧房间和祭台的墓葬。这是该地区首次发现,填补了这些遗迹的空白。
更重要的文物包括周家岗遗址新石器时代完整的花瓣圈足陶碗、黑色或红色陶杯、西周中期早期或西周早期晚期陶器、宋代红绿色花卉图案瓷枕、影青釉小鼎瓷香炉;王家巷遗址春秋早期布骨;边营遗址春秋晚期陶鸟形双耳平底壶;贾巷墓地青铜小羽人等。
发掘成果进一步证实了襄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是新石器时代和周代遗存的发掘,证明了邓城至晚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为古邓国都城,春秋中期至汉代为邓县县治的历史事实,然后将襄阳早期城市的中心圈定在邓城区;第二,周代文化内涵的复杂性和融合性为寻找早期楚文化的来源积累了数据;第三,贾巷、边营墓地的发掘反映了东汉末年至西晋时期邓城区的繁荣,间接说明了当时襄阳地位的重要性;第四,宋代火葬墓和北方窑瓷的发现,说明宋代北方地区人民可能南迁定居襄阳,为该地区的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这次发掘也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哈佛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许多学者直接到发掘现场观察和指导,进一步提高了襄阳历史文化的知名度。
邓国是真的吗?现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