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在大明总兵吴三桂的带领下,满清摄政王多尔根入关。虽然只有一个山海关,但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今年,关外的清朝顺治皇帝也搬进了紫禁城,重新举行了登基仪式,表明清廷想成为中原的主人。同样在今年,明朝崇祯皇帝面对即将入城的李自成大顺军,选择上吊自杀。从那一刻起,大明就死了。
[img]665864[/img]
明朝失去了北京和北方的大片土地,但南方仍在汉族手中,所以明朝的宗族儿童在江南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权。他们与农民军和解,不断抵抗清军的入侵,持续了近40年,也就是历史书中提到的南明时期。事实上,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有三次翻身的机会,但他们被自己推迟了。
让我们先看看第一次机会。南明有几位皇帝,最后一位是永历皇帝。永历政权在抗清斗争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几乎成为中兴通讯的形象。永历政权一开始就被清军追打,看起来像其他南明政权一样要玩完了,幸好这时,永历朝廷变得聪明起来。原来,南明不承认农民起义军大顺和大西。当清军攻打农民军时,南明政权也希望清军消灭这些“小偷”,这是一个荒谬的想法。
永历朝廷认为长期以来一定会灭亡,于是决定“招安”,与农民军合作抗清。第一个是大顺军,李自成死后,大顺军群龙无首,被清军追打,但他们仍坚持抗清。但是没有组织是不可能打仗的。单打独斗不会持续多久,所以他们欣然接受了南明的“邀请”。永历政权与大顺军残余合二为一,实力大增,面对清军不再是防守,而是主动进攻。
当时大顺军的残余势力主要包括郝摇旗、刘体纯(均为李自成部将)和高一功(李自成妻弟)、李过(李自成侄子)率领的两支队伍。新的永历军向清军发起了几次反击,连续多次获胜,全国各地的抗清运动进入了高潮。然后收复川、滇、黔、湘、粤、桂、赣七省。如果局势继续好转,永历帝将永载史册成为中兴大明的伟大君主。
然而,当你骄傲的时候,历史总是会和你开玩笑。正当情况有所改善时,永历政权内部出现了危机,这几乎已成为历史的法律。每当国家被摧毁,家庭死亡时,总有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而忽视国家安全。永历朝廷的内斗将农民军排除在外。愤怒的郝摇旗等人撤军返回湖北,与永历朝廷完全划清界限。清军趁机扩大成果,将永历皇帝赶到西南。
[img]665865[/img]
此时,永历政权即将结束,但上帝又给了它一次机会,也是南明的第二次机会。另一支农民军,大西军,来到永历帝身边。在孙可望、李定国的带领下,大西军占领了云南全境,走投无路的永历帝接受了他们的“投诚”。公元1625年,李定国“两个著名国王,世界震动”,清军怀疑自己的生活。许多军队听到李定国要来,吓得立即离开。这时,清廷考虑与他和谈,退出江南。
然而,历史又要开玩笑了。孙可看到李定国的声望超过了自己,就坐不住了。他开始到处约束李定国,最后派兵攻打李定国,但他不是李定国的对手。战败后,他向清军投降。这次内斗又让清军卷土重来,白白失去了战果。孙可望投降后,清军得知云贵虚实,不仅失去了第二次机会,而且变得越来越危险。最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南明去世,只剩下一个台湾岛。
历史当然开了两个玩笑,也给了第三个机会。顺治16年,延平王郑成功率领17万军队倾巢而出,向北挥手,一举攻下崇明岛,然后沿着河流向上,一路向瓜洲和镇江走去,然后南京被水堵住。郑成功原本想让南京守将投降,于是同意清朝两江总督郎廷佐三十天后投降。显然,郑成功过于自信,被郎廷佐拖延。后来清军援军赶到,郑军不敌,不得不退守厦门。
郑成功北伐时写了一首诗,即《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试自然屏障鞭渡,不相信中原不姓朱!
不幸的是,这已经成为郑成功的绝唱和南明的绝唱。我没有抓住三次翻身的机会,原因是我自己,所以我不得不叹息。南明的机会用完了,汉人的机会也用完了。在接下来的200多年里,它被满族和清朝统治了。直到辛亥革命,汉人才重新成为他们土地上的主人。
南明有三次翻身的机会,但为什么要灭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