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成语都有历史典故。“东山再起”的典故来源于《晋书·谢安传》,讲述了谢安辞职后出山当官的故事。
在东晋名士中,谢安是名士中最受欢迎的偶像级人物,无论是出身、长相还是才华。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谢家是东晋最有名的门阀望族,谢安妥妥是名门贵公子。
谢安很有才华,在文学和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 谢安生清朗帅气,是一个优雅豁达的人,不愿追求高官厚禄。
@ 谢安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男人,是每个人的偶像。据说他的鼻炎,在谈话或唱诗时,鼻音很重。士兵们争先恐后地模仿,故意捂住鼻子唱诗来模仿他的声音。
非常受欢迎的谢安不仅在士人中很受欢迎,而且在达官贵人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年轻时,他被朝廷征召为官。
朝中有人羡慕谢安的才华,在皇帝面前屡屡诽谤。
昏庸的皇帝信以为真,一时提拔他,一时贬他。
谢安不屑与小人为伍,也看不上皇帝给他的官职,干脆辞职归隐于会稽东山。
但是东晋皇室要想巩固自己的权力,就必须得到门阀家族的支持。再加上谢安的名声,朝廷多次征召他出仕。
然而,尽管官职一次比一次大,但他却不理他,就是拒绝应召。
士人看到他坚持不入朝为官,只好叹了口气:“安石(谢安的话)拒绝出来,会像苍生一样?”意思是谢安拒绝出来当官。世界人民该怎么办?
公元383年夏天,前秦傅坚率领87万军队攻打东晋。
看到东晋无敌,惊慌失措的晋孝武帝和朝臣们再次想到了谢安。就在大家都担心谢安拒绝接电话的时候,会计师司马玉站出来说:“安石可以和别人一起玩,也可以和别人一起担心。这个时候,他不会拒绝征召他。”
于是晋考武帝亲自派人到东山征召,并封谢安为征求大都督。
果然,谢安这次没有推托。但当时由于权臣控制朝政,军阀四方分离,东晋已经衰落,能用的兵力不到8万人。
谢安知道用8万人马和前秦87万人马打架真的很难。然而,这场战斗是必不可少的。虽然人少,但精神很重要。@ 为了鼓舞士气,他不顾大家的阻拦,把侄子谢玄派到了前线。
谢玄率5000精锐部队,夜袭前秦前锋部队帐营。由于秦军毫无准备,同时又走了一个月,有些人陷入困境。@ 晋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斗使晋军士气高涨,而前秦军士气大挫,人心浮动。
[img]664931[/img]
(飞水之战)
随后,旷古硕今的“飞水大战”展开。
当时秦军紧逼飞水西岸,晋军根本无法渡河上岸。
谢玄用谢安的想法,派使者见秦军将军傅融,要求秦军后退数里,让晋军上岸,再决一胜负。
傅融认为这是不合适的,但前秦皇帝傅坚认为,所谓的“半渡而击”正好在晋军渡河时迅速摧毁了他们,所以他同意了谢玄的想法。
然而,秦军士气低落,在未知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被命令撤退。后面的秦军以为自己战败了,立刻乱了阵脚。
就在这时,已经混入前秦军队的晋军将领朱序在前秦军中高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面的士兵相信了,立刻四散而逃。
就在秦军阵势失控的时候,晋军迅速渡过河,进入混乱的秦军阵营,迅速杀死了将军傅融。
没有将军,秦军变得越来越混乱。傅坚看到大势已去,不得不受伤逃跑。
好消息传来后,东晋朝野一片欢呼。而以谋略救东晋的谢安,也被朝廷封为宰相,位居三公以上。
因为谢安是一名官员,他辞去了东山,然后再次成为一名官员,取得了巨大的事业。因此,人们称退休后重新担任重职的人,或失去权力,重新获得权重的人为“东山再起”。
至于南山、西山、北山,相关成语是“寿比南山”、“日薄西山”、“北山愚公”,与此无关,无法“重新开始”。
什么是典故[东山再起]?它与哪个朝代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