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城市:东京、南京、西京和北京。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首都?这是中国的广阔领土。在古代,单个首都很难控制所有的领土。因此,有许多首都需要不同的首都。不同的朝代和领土有不同的首都数量。有时北京与南京并立,有时东京与西京并立,有五京鼎立的盛况。
[img]665209[/img]
中国最初成立的多京是周朝。西周称镐京为西都宗周,而今天的洛阳建立了东都成周。西周的举动是加强对中国东方的统治,避免东方氏族的崛起,避免重复商朝被推翻的错误。
汉代光武帝中兴汉朝后定都洛阳,西汉都城长安叫西京,东汉都城洛阳叫东京。文学家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都提到汉朝有两京。汉代的两京和周朝的两京制度大致相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img]665210[/img]
三国时期,曹魏有五都,裴松之引《魏略》说:「五都改长安、桥、许昌、叶、洛阳」。曹魏的首都那么多,当时战争四起,更多的首都有利于应对突发战事。关羽威震中国时,曹操想迁都避其锋芒。
唐朝国力雄厚,疆域辽阔,唐五京成立,包括西京凤翔府、南京成都府、中京京兆府、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此外,还有上京长安。虽然唐朝有唐五京,但「东都洛阳,西京长安」历史形势没有改变,中国的城市中心仍然东西分布,南北方向仍然薄弱。
北宋成立后,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明府四京成立,以东京开封为首都。与北宋对峙的大辽也设立了五京,分别是上京临黄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中京大定府和西京大同府。金国灭辽后,也维持了五京制。除了上京会宁府和南京开封府,它们与大辽五京没有什么不同。
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存在,中国的城市重心开始沿着南北轴线发展。明朝首先定都在南京应天府,然后迁都在北京顺天府,一直实行南北两京制。直到明末李自成攻占西安,西安才改为西京。张献忠入蜀后,又称成都西京。
中华民国时期,南京成为国民政府的首都。918事件发生后,中华民国政府计划将西安设为陪同之都,将西安改为西京。然而,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并没有实施,中华民国的陪同之都最终在重庆成立。
为什么古代要设置这么多京城?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