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以后,北方许多少数民族相继进入中原,军事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军队组成方面,重新安装骑兵-A骑兵装备已成为军队的核心。当时,重新安装骑兵使用的远射武器是弓,战斗武器是长柄的马(骑兵长矛)。步兵的武器主要是弓箭和刀盾。
[img]664079[/img]
▲实物汉代卜字铁戟
[img]664080[/img]
▲汉代铁戟绑扎
在南方,军队的主要装备与北方大致相同。甲骑装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兵种。骑兵的格斗武器也是长柄马。在这个时代,为了提高杀伤效率,刃部加长,甚至配有双刃。比如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少府新制的两刃瘦,长两丈四尺。当时让羊侃试试,“侃执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当时有很多人看着他使瘦,有的还爬上树来看。梁主说:“这棵树必为侍中折”,俄而果折,因此被称为“折树”。
从西汉到魏晋,钢铁戟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一方面,由于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它提供了成熟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骑兵已成为北方匈奴骑兵战争的主要军队力量。自然,迫切需要开发适合骑兵战斗的长柄格斗武器。
[img]664081[/img]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三戈戟适合骑兵车战时两车错毂钩杀敌,不适合单兵骑兵冲刺破甲
东汉时期,铁戟主要向刺进化,侧戟枝向前倾斜成钩刺,提高了向前刺的效率,完全失去了向后钩的传统效果。也就是说,战斗只使用戟刺和向前的戟枝叉敌人的胸部。可以看出,当时使用戟的技术主要是叉和刺,钩功能丧失,戟枝变得越来越无用,最终简化退化,直接升级为马。
[img]664082[/img]
▲古代马瘦实物,外观比步兵长矛长,锋利,更适合冲刺穿甲
马可以排挤长戟,成为南北朝骑兵的主要格斗武器。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从工艺制造技术的角度来看,锻造在刺边加伸小枝的长戟确实很复杂,而锻造直刃的长戟则相对简单。由于它是骑兵的主要战斗武器,需要精细的质量和足够的量,简单易制的马比复杂费工的长戟更适合战争的需要。
[img]664083[/img]
▲后世蒙古的甲骑具装骑兵
其次,从使用效率的角度来看,早在汉魏时期,长戟的功效就已经从主要的拉钩转变为前冲叉及格档,因此与长戟的功效相似。然而,到了南北朝,战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盔甲骑具。要杀死对方的人或马,必须穿透或打破骑兵穿的两件盔甲或明亮的盔甲,以及马穿的重装盔甲。由于铁铠制工日精,戟体窄,虽有侧枝和叉刺功能,但穿透力不如长身阔体的马瘦。所以对付身穿重铠的敌人,戟的杀伤能力远不如马瘦。
[img]664084[/img]
▲唐代马槊
第三,除了技术和效率,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们在选择武器时往往受到民族传统的限制。在南北朝,鲜卑人崛起,其传统格斗武器是“南齐书”•魏虏传记载,公元495年,魏孝文帝带领军队前往寿阳。“军队里有一座黑毡殿,容二十个人坐着。战车旁边有三郎刺真,多白真,铁骑为群,前后相遇。步兵都是黑色的,用黑色的虾和蟾蜍装饰。
。“长矛是骑兵的长矛。说明北魏军骑兵和步兵都用了。《宋书•武帝纪记载“使宁朔将军索邈领鲜卑装虎班突骑千余匹,均练五色,从淮北至新亭”。“(朱)龄石领多鲜卑,善步略(长矛),并结阵等待。贼短兵弗能抗,死伤数百人,就是退走”。所以南北朝军中鲜卑人的传统武器略(长矛)取代汉族习惯武器长戟也是很自然的。
[img]664085[/img]
在步兵装备中,戟的命运并不好。北朝步兵中的传统长兵也是一步一步的。然而,当时几乎没有保留少量的戟作为长柄格斗武器,直到初唐才能从门卫所执的装备中看到戟。唐代以后,戟不再被列为兵器,也可以从当时法律关于禁兵器的规定中得到证明。在晋代,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斗武器,违反私作将被判处死刑。《太平御观》卷三五三引孙盛秦事说:“所有违法私作铠一领,角弩力700多石一张,戟十多枚都弃市。“但到了唐代,戟已经从武器库中被淘汰了。因此,在唐律中关于私有禁兵器的规定中,所列武器包括甲、弩、矛、瘦、装、弓箭、刀、短矛、盾等。非禁兵器再也看不到关于戟的历史痕迹了。
为什么马可以排挤长戟? 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