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周王室极度衰弱,实力雄厚的诸侯国争相称霸。霸权就是叔叔,意思是诸侯的长处。如果周天子是世界上诸侯的父亲,但现在父亲已经死了。要维持这个大家庭,就需要一个人站起来,代表天子,维护诸侯之间的政治秩序。这个人是霸主,相当于这个大家庭的长子。
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晋楚在城濮展开了一场大战。当时晋楚的国力和军事实力几乎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晋文公重耳能战胜楚成王熊云,夺得霸主地位,使晋国统治诸侯百年呢?
[img]664791[/img]
姬姓晋文公(公元前697-公元前628年),名重耳。他谦虚好学,善于与有才华的人交朋友,历姬之乱后被迫在外流亡19年。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公元前636年回国继位。在位期间,他重用贤臣,通商宽农,赏功奖劳,使晋国迅速恢复国力。与此同时,他还制定了三军六卿的政治制度,大大增强了军事实力。他平定了周王室子带的混乱,得到了周天子的奖励。
晋国国力的增强使重耳雄心勃勃地参与了诸侯争霸的行列。重耳心里明白,要想称霸,就必须打败最强大的对手楚国,否则一切都是泡沫。于是重耳出兵攻打曹、卫、郑、宋等与楚国盟友相处的国家,打算激怒楚国,挑起战争。
这时,楚国国君是楚成王熊云。在洪水之战中,楚成王战胜了宋襄公,他只重视仁义而不是军事,成为当时实际意义上的霸主。面对重耳的不断挑衅,恼羞成怒的楚成王终于忍无可忍,决定开战。
公元前632年,由晋、秦、齐、宋等国组成的晋联军在陶丘遇到了以楚、郑、陈、蔡等国组成的楚联军。一场改变春秋历史的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就在楚准备和晋战争的时候,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晋军突然主动撤退,撤退90英里。
原来,当重耳还在流亡的时候,他来到楚国,得到了楚成王的好评。在一次宴会上,楚成王直言不讳地问:“如果公子回到中国就位,他会用什么来回报寡人?”?重耳回答说:“如果我要你的祝福,我可以回到中国继位为君。如果我们两国不幸发生战争,我们的军队应该撤退。”
[img]664792[/img]
为了逃避,我们主动撤退了90英里。在这场战争中,重耳似乎主动撤退了90英里,以履行当年的承诺,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重耳看到了楚国将军的子玉。他非常任性,渴望赢得胜利,并实施了深入的战略来吸引敌人。这不仅可以缩短自己的供应线,还可以缓解疲劳,疲惫地追赶楚军。
三天后,在卫国城濮地区,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双方摆出阵势准备开战。一个鼓声,双方的战车同时冲向对方。前进的楚军,在对面滚滚的烟尘中突然看到,晋国战车前驰骋的不是马,而是数百只凶猛的老虎。楚军惊慌失措,突然阵型混乱,士兵们争相逃命。过了一会儿,随着距离的缩短,楚军才看清楚,那不是老虎,只是晋军的战马,披上虎皮作为装饰。然而,已经来不及了,自乱阵脚的楚军被打败了。
这是春秋战争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在战争中使用欺诈行为。在此之前,中原贵族一直看不起战争中的狡猾行为。然而,老谋深算的重耳发现,面对楚国这样的蛮夷国家,如果盲目遵守礼法,就会像宋襄公一样自杀。
“城濮之战”成就了晋文公重耳的霸权。楚军一败,许多与楚国结盟的国家立即转移到晋国。形成了以晋国为核心的新政治秩序。随后,晋文公重耳召集世界各地的诸侯和周天子参加实践联盟,正式确立了自己的霸权地位。后来,晋国的霸权也持续了一百年。
为什么晋文公重耳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