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哪个诸侯国在春秋时期最重视人才?

春秋战国时期,说到重视人才,很多人难免会想到鲁国。当时,军事力量是判断国力强弱的标准。鲁国是周天子的直亲之国,也是礼仪之邦,是最受尊敬的国家。鲁国人崇尚文化。孔子、墨子等先贤都出生在鲁国。鲁国有着丰富的尊师重教的土壤。后来,当鲁国都城被打破时,城外城中的学生仍然可以安全地阅读和背诵经文。这种文化环境使鲁国与任何诸侯国都不同。但鲁国是最重视人才的国家吗?其实不是。

[img]663728[/img]

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到的鲁国只是纪周时期以来的鲁国。以前的鲁国已经不存在了。这里的根本原因是鲁国的始封君伯禽。这位国君来到鲁国时,推行了“改变习俗”,即将纪周的传统习俗强行灌输给生活在鲁国旧地的东夷民族。鲁国最终是最具纪周特色的封国,即使到了春秋晚期,列国要学周礼也是以鲁国为圣殿级别,那么可见鲁国对纪周风俗的实施是相当彻底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鲁国的发展是开天辟地的,没有传承,所有的风俗制度都是全新的,鲁国旧地的东夷风俗已经消失了。

鲁国是纯意义上的礼仪之邦,吴国王室派人到鲁国学习中原礼俗,也被认为是极大的震撼。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内鲁人都有一定的制度优越感,尊重孔子等先贤的学习。许多贵族去孔子和墨子门下学习。然而,一个大问题是,这些圣人尊重复古的旧礼物,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学习的东西都是古老而原始的周礼物,尤其是繁文缛节,在政治和军事上都不太实用。虽然皇室贵族非常向往这一点,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他们更注重名利。孔子本人也很快就惩罚了政敌,更不用说三桓的孩子们充满了阴谋了。

自伯禽以来,鲁国一直在实施亲戚和敌人的仇恨。对于非我的民族来说,他们认为他们的心会不同。鲁国人民很难真正坚持以人才为本,更多地站在自私的层面,保护自己民族的利益。鲁国人对人才的态度充满矛盾,即孔子和墨子尚贤也完全反对非本派的孩子和非本派的观点。东夷民族的人才,即使是人才,也是反派,也会被屠杀;少正毛是有才华的,抢了孔子的徒弟,孔子认为是异端邪说;三桓重视人才阳虎。一旦发生政治冲突,三桓也应该共同惩罚他们。

那么,如果鲁国不是最重视人才的诸侯国呢?哪个国家最重视?燕国有一个燕昭王筑金台,邀请世界各地的人才入驻燕国,这当然也是重视人才的,但燕昭王却有一些计划。燕国被齐国压迫了好几年,燕昭王要求人才振兴燕国,向齐国人复仇。魏国有西河学派。魏文侯当然是一代英雄。然而,魏国刚刚经历了三分晋国。虽然他继承了高质量的政治和军事资源,但他成立后不久,魏国就面临着韩国、赵国和秦国的攻击。魏文侯吸引人才建立西河学派,为国家发展提供了预防措施。后来秦国,就是这样的目的。

史书中有:“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丝鱼盐。齐冠带着衣服走遍世界,海岱聚在一起。”齐国被山海环抱,有许多盐碱之地,生活在东夷民族。这不是人们想象的所谓野地。姜太公在此立国,倡导士农工商贾五民,布丝、鱼盐之业成为国家扶持的重点产业。因此,齐国人对各种人才都有很大的容忍度。这种态度不同于其他重农抑商的诸侯国。齐国更容易兼收并蓄的文化。后来,齐国人也可以生产像吉下学宫这样的教育机构,齐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管子》里有:“丈夫霸王从一开始就以人为本”。正是在管仲任职期间,齐国实行“三选法”,即乡选、臣选、君选,实行逐级推荐,即让那些贤人上位。以桓公之政为标杆,齐国大多有尚贤之策,如齐宣王时代有“士贵,王不贵”的说法,可见齐国人对人才的态度。由于姜太公在齐国实行“顺其俗”,东夷文化在齐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许多东夷人才在齐国也有了生存之道。齐国已成为保存东夷文化较多的诸侯国。就连孔子也曾说过:“我闻到了,天子失去了官位,在四夷学习,我仍然相信。”。

孔子被鲁国驱逐,周游列国;孟尝君想要一只好鸟,选择一棵木头,一路跑到秦国。结果,他一路被追杀;虽然商鞅和李斯在秦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们最终还是死了;吴起在楚国受到迫害,更不用说伍子胥和沈公巫臣在异国他乡闲逛了。范蠡远离法庭,南方国家对人才的重视不够。史书中有楚才晋的说法。吉下学宫培养的人才不仅在齐国发光发热,而且吉下学宫的孟子终于回到了鲁国。邹衍去了燕国,沈子和荀子去了楚国,公孙龙去了赵国。吉下学宫可以说是战国时期的黄埔军校。


哪个诸侯国在春秋时期最重视人才?哪个诸侯国在春秋时期最重视人才?

,,,,,

  • 春秋五霸都有谁?为何会形成春秋五霸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群国纷争,最后秦国统一。周天子势力逐渐的衰弱,让各地的诸侯实力大增,那么当然每一个人都想当老...

  • 齐桓公在春秋霸主中得到了什么神物的帮助?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少助。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执政期间,他选拔人才,实施改革,尊王熙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九合诸侯...

  • 秦穆公亡马的故事:秦穆公亡马的启示是什么?
  • 春秋时期,秦国一夜之间失去了十几匹好马。这些御马又肥又壮,即将装备给军队的军马,有的甚至秦国用大量资金从西域的一些国...

  • 许多古代著名的将军显然可以反抗,为什么宁愿被杀也不愿反抗呢?
  • 同样倒霉的还有名将白起,为君王打了一辈子,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后也没有好下场,被秦王赐死子啊杜邮。 每次看到这样的悲剧...

  • 揭秘:春秋历史上国君与大臣之间的生死对决
  • 鲁昭公是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君。虽然他在位32年,但亲政机会很少。他在任时,国家内忧外患严重,政权掌握在大臣手中。为了求亲...

  • 揭秘:为什么孔门弟子樊迟不受欢迎?
  • 懒种潘岳花,学种樊迟稼。心闲梦睡安,志满忧愁。没有幸福享受荣华,有分贫穷。燕度春秋社,蜂喧早晚衙。茶瓜,林下渔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