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五万多人的八国联盟进入清朝,西太后和光绪皇帝在护军的保护下仓促逃亡。
通常在宫殿里,护军是叔叔,到了外面的世界,才发现护军娘的西皮都是孙子。
慈禧和光绪西逃途中,被乱兵抢劫。光天化日之下,他们都抢到了太后的眼皮底下,护军的老人连屁都不敢放。这一次,金枝玉叶的慈禧和光绪皇帝被这群无法无天的乱军吓到了。
@ 依靠“二代”岑春宣带兵,将慈禧一行安全送往西安。
[img]664259[/img]
慈禧回到京师后,对护军非常不满,一怒之下,将宫中的护卫权转移到北洋六镇和一镇轮流负责,这就是清朝禁卫军的原型。
直到1905年,编练禁卫军才提上议程。然而,编练的真正开始始是从宣统的第一年开始的。摄政王载枫20岁以下的弟弟载涛负责编练。
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夕,这支迟来的皇家禁卫军才编成。
清末皇宫禁卫军于1911年7月成军。大部分禁卫军官来自满族新军第一镇,兵源主要是满族人、蒙古骑兵等。最多有1.2万多名一师二旅,装备了当时中亚国家唯一的先进野战重炮和马克沁式重机枪。
虽然这些人有很多八旗子弟的旧习,但这支军队仍然非常强大。
武昌起义后,冯国璋被袁世凯任命为禁卫军总统官,掌握了京畿道的防务大权。
冯国章被袁世凯任命为皇宫禁卫军的统领。清朝皇帝退位了。如何处理2万人的禁军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大多数禁卫军都是满族人。他们忠于清廷,担心清帝退位后军队会解散,影响自己和家人的生计。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导致兵变,进而影响清帝退位的进程和首都的稳定和安全。
当袁世凯强迫清帝退位时,他遭到了禁卫军官兵的反对,导致使议和条件无法公布。
1912年初,冯国璋来到禁军驻地,亲自向官兵宣布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和禁卫军的安置。
禁卫军有两个问题需要担心:
一是能否保证皇太后和皇帝的安全;二是禁卫军的编制是否会被取消;
[img]664260[/img]
冯国璋回答说:未来第一皇帝和太后的安全仍将由禁卫军负责,;第二,无论你将来走到哪里,转移到哪里,你都永远不会与禁卫军分离。并让禁卫军选出两名代表,为他们分配手枪。冯国璋让这两名禁卫军经常陪伴他们。如果他们发现自己与革命党勾结,他们可以直接杀死自己。
也就是说,冯国章保证禁卫军的编制和工资保持不变。冯国章保证了自己的生命,并保证,无论个人调任何职务,禁卫军仍然会自由,阻碍清帝退位的禁卫军风暴将得到平息。
就这样,冯国璋解决了禁卫军心中的两大顾虑,解决了阻碍清帝退位的禁卫军风暴。从那以后,原来的清朝禁卫军在他的指挥下为他安心使用。
从这一事件来看,冯国璋确实是一个重信守诺的人。
中华民国成立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例》,禁卫军保留了原来的工资,归陆军部编制,冯国璋继续兼领禁卫军。
1914年,禁卫军改编为北洋陆军第十六师,王廷珍为师长。此后,禁卫军成为冯国璋的直系军阀,宣布清朝禁卫军历史正式结束。
1914年以后,原禁卫军拔出一个老弱团,留在紫禁城保护清朝贵族,直到1924年末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
1920年直皖战争中,十六师战败,被张作霖的奉系军阀捡了便宜,彻底吞并了老禁卫军。
后来,在第一次直接战争中,他们当场反击,成为直接军阀的一部分。东北也有一些分散的八旗骑兵,经过一番辗转反侧,成为了狗肉将军张宗昌的士兵。后来,在北伐战争中,这些“咸鱼部队”被完全消灭了。
这群禁卫军并不容易。他们是为了保护满清而生的。结果,满清一出来就死了。这很好。他们无事可做,但他们坚持了15年的战斗。在乱世,战斗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有战斗,就会有牺牲。消失也是一件无助的事情。
不管怎样,在炮弹下熬了这么多年,娘炮也成了英雄。
溥仪退位后,他的禁卫军去了哪里?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