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也从后台走到了万人关注的前台。刘备也给了诸葛亮高标准的礼貌。这时,刘备的两兄弟有点不公平,认为这损害了他的尊严。不久,曹操派夏侯敦带领10万精兵攻打新野。
刘备失去了军事徐舒,自然会邀请诸葛亮安排阵势迎敌。这时,诸葛亮安排赵云为先锋,带领一些士兵诱惑敌人,命令关平。刘峰带领500名士兵埋伏在博望坡后面,时机成熟后放火。然后命令关羽和张飞带领1000名精锐士兵埋伏在博望坡的左右两侧,然后告诉他们,看到大火燃烧后,他们将派兵攻击曹军的粮仓。
[img]662585[/img]
在古代,粮食行军最重要的资源,俗话说“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意思。最后,刘备被安排作为后援等待机会。诸葛亮、糜竺、糜芳带着500名士兵守卫新野县。博望坡之战大概就是这样安排的。诸葛亮第一次排兵,几乎每个人都怀疑。
曹军的夏侯敦带着几位副将军来到博望坡。第一部戏是赵云出战。欺诈失败后,他紧急逃跑。然后刘备带着一群士兵回答,战斗和撤退。夏侯敦看到刘备。此外,这么少的军队开始肆无忌惮地追赶刘备。这时天已经有点暗淡了,当时跟随夏侯敦的李典提醒说,会不会有埋伏,我们先撤退吧。还没等夏侯敦反应过来,关平和刘峰就开始放火了。大火正在蓬勃发展,曹军陷入混乱。这时,赵云杀了一把回马枪,并跑过去帮助张飞。可见曹军会有多尴尬。
根据诸葛亮的安排,诸葛亮的战争在三军士兵面前是上帝,每个人都很真诚,尤其是关羽和张飞。诸葛亮在刘备的军营里建立了很高的威望。这也是我们普遍接受的,电影和电视作品都是这样编辑的,但真实的历史呢?然后向下看,一定要理解它。
[img]662586[/img]
历史上确实有“烧博望坡”,但与诸葛亮无关。据《三国志》记载,刘备驻扎在新野时,荆州的许多英雄都愿意跟随刘备。此时,刘表多疑,担心刘备有一天会伤害自己,所以他拒绝了夏侯敦、李典和其他人在博望坡。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刘备设计了伏击部队。后来,他烧了博望坡,让夏侯敦战败逃脱。
[img]662587[/img]
这样,在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之前,就发生了“烧博望坡”。事实上,这并不难理解。刘备本人也有两把刷子,经历了很多战斗经验。这次烧博望坡还是挺有经验的,刘备领导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为什么要把刘备的记录安排在诸葛亮身上呢?这也是作者的良好意图。据估计,作者非常喜欢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正如前面介绍的,诸葛亮经常比较管仲乐毅。作者想把诸葛亮美化成一代明相。只有在历史上不断给诸葛亮添加一些辉煌的筹码,才会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现在开始,诸葛亮在《三国演义》的刻画中非常成功,这也让我们后来看到了一个宏伟的名字,这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财富。
诸葛亮真的指挥了三国[博望坡之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