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郑庄公,威胁皇室权威,号令四方诸侯,多么意气风发。晚年,虽然霸权还在,但估计此时的他,心里总会有一丝不安,他的儿子们太优秀了。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儿子优秀的爸爸不应该高兴吗?但郑庄公是一国之君,他有个爵位要传承。假如只有一个优秀的儿子,那就直接传给他;或者儿子都不优秀,那就选择最老的传承。但偏偏他有四个优秀的儿子,这四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一国之君。不知庄公去世前是否预见了郑国即将到来的内乱,他的优秀儿子,真的都成了国君。
[img]662999[/img]
四兄弟中,世子郑忽两上两下,最终被高渠弥大夫杀死。第二个儿子郑突勾结了外部势力,两次上台。当他第二次上台时,其他三个兄弟都死了,所以他最终稳定了国王的地位,并把它传给了他的儿子。因此,郑突算结束了郑国20多年的内乱,但无论一个国家有多强大,它都忍不住这样消费。此后,郑国衰落,最终成为三流小国。除了两个突如其来的人,剩下的两个儿子郑颖和郑颖也没有落得好场,之前被齐襄公杀死,后者死于郑国医生傅瑕之手。
这三个被杀的郑国公子,其中两个都是郑国医生做的。虽然他们死得很惨,但在春秋时期,医生杀人并不新鲜。然而,郑之死,那是比较少见的,他竟然被别国的国君杀死了。杀了他的国君叫齐诸儿,他要杀了郑,其实是当时的齐诸儿,正深受鲁桓公之死的影响。这位名叫鲁允的国君在齐国突然死亡。当时很多人猜测是齐诸儿的手,他也有动机。齐诸儿和鲁允的妻子有私情,他们还是兄弟姐妹。换句话说,齐诸儿既有杀鲁允的嫌疑,也有与妹妹乱伦的嫌疑。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恢复他的国际声誉,他必须做一些“正义”来展示自己,杀死郑,就是这样一件事。为什么这么说?郑之继位是高渠弥的杀人。郑继位后,他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继续让他当清医生。郑自然会让人怀疑,高渠弥的举动是他私下授意的。就这样,齐诸儿杀了郑,显得很“正义”。虽然当时杀君事件层出不穷,但没有人关心。但如果有人站出来管,至少在道德上,他是站得住脚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齐诸儿才邀请郑到会盟,想把他骗过来杀了。当郑涛接到邀请准备去的时候,郑国的首席卿医生站出来劝阻他。他认为齐诸儿没有好心,郑涛参加会议可能很危险。但郑不敢不去,齐国强大,如果他拒绝,齐诸儿就有借口攻打郑国。而且他觉得自己最多只是被侮辱了。如果能解除郑国的兵患,有什么不好?
[img]663000[/img]
祭足见郑守不听劝,便称病不出。这样,郑就只能带着高渠弥一起去,会盟至少要带一个医生一起去。这一次可以把齐诸儿乐坏了,他没想到杀君元凶高渠弥也来了。两人到达后,他立即杀死了他们,美其名称是为郑国解决乱臣贼子。这样,齐诸儿就有了“匡扶正义”的美誉,至于是否会让他以前的坏名声有所改善,这一点就不得而知了。
齐诸儿设计想杀了郑,没想到高渠弥也跟着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