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时代的檀君朝鲜并不存在。商纣王叔叔创立的吉子朝鲜应该是朝鲜历史记载的开始。李朝的朝鲜人称他们的国家为“吉圣国”。吉子朝鲜延续了几千年后,在西汉初年被燕将军卫满推翻,建立的“卫氏朝鲜”随后被汉武帝征服。因此,朝鲜成为汉朝帝国的领土,进入汉四郡时代。
[img]662823[/img]
几百年来,东汉以后的中原大地大部分时间都在不知所措。隋唐复统后,与朝鲜半岛的交流史大多是战争史。自唐末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北方相继崛起。五代两宋时期,中原政权一再南移,无法与朝鲜半岛陆路交流。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朱元璋收复幽云十六州。当时,李成桂在与明朝的铁岭卫之争中推翻了高丽王朝。李成桂自力更生,成为明朝的大臣。从那时起,朝鲜进入了追求“事大主义”的李朝时期,始终以明清为宗主。
下面我们要讲的是李朝鲜在与明清交往时,双方的使臣都迎来了送往的地方,即类似于今天的大使馆或领事馆。
明朝成祖时期,在北京设立了会同馆,作为接待朝贡大使的馆所。会同馆位于今天北京王府井街东单三条胡同北侧。后来,在玉河西岸建立了会同馆,因此也被称为“玉河馆”。朝鲜大使访问明朝时大致住在这两个博物馆里。
[img]662824[/img]
清朝延续了明代会同馆和玉河馆的设置。顺治和康熙时期,朝鲜使团专门使用玉河馆,因此该馆在此期间也被称为“朝鲜馆”或“高丽馆”。
康熙末年,玉河馆被“大鼻鞑靼人”使者占据。“大鼻鞑靼人”是当时朝鲜哲学和自然科学家洪大容对俄罗斯人的称号。他在《燕记》中写道:“大鼻鞑靼人,即鄂罗斯。。。每个人的鼻子都很大,很凶猛。。。它位于玉河馆。”
从那时起,朝鲜大使访问了清朝,并选择住在北极寺或玉河南博物馆。雍正年间,清政府在乾鱼胡同为朝鲜大使团建立了其他博物馆,称为“乾鱼胡同大使馆”。乾隆年间,清政府在安定门街的一个官方住宅设立了一个新的会同博物馆,供朝鲜大使使使用。后来,博物馆被改为步兵部署。
在此期间,清政府先后为朝鲜大使团增建了博物馆,包括位于正阳门外街的安定门街内务府官房的北馆和南斜街。@ 还有智化寺、北极寺和大佛寺,临时供朝鲜使团使用。然而,有时几个朝鲜使团同时参观,现有的博物馆往往不够使用。因此,清政府在瞻云牌楼设立了另一个博物馆,称为“西馆”。
1776年,由朝鲜晋城尉朴明源领导的年贡大使团和李淑领导的进贺大使团先后抵达北京,分别住在乾鱼胡同大使馆和西馆。
清朝之所以要多次建立朝鲜大使馆,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方便他们与北京的供应商做生意。事实上,朝鲜大使馆不仅是一个外交场所,而且与清朝和朝鲜之间的特殊贸易港口非常相似。
[img]662825[/img]
每当朝鲜大使团入住时,政府就会在大使馆前张贴通知,宣布“开市”和“闭市”的日期。北京的供应商在允许的日期内进入大使馆,“夜间做爱,噪音嘈杂”,与朝鲜大使馆做生意,朝鲜大使馆成为他们进出口的贸易市场。
事实上,这些设置在朝鲜大使馆的市场相当巨大。例如,会同馆有150间房间,玉河馆有61间房间,乾鱼胡同大使馆有95间房间,北馆有74间房间,西馆有94间房间,南坡街馆有37间房间。在这些大使馆周围,一些专门从事朝鲜大使团贸易的富商逐渐聚集在一起。活跃于康永乾时期的郑世泰家族致富于朝鲜贸易。
相比之下,在朝鲜李氏王朝的首都汉城(即今天的首尔),接待明清大使馆的功能要专一得多,基本上是用来举行仪式和宴会的。李朝初期接待明朝大使的地方是慕华馆和太平馆。在仁辰日本混乱时期,宜顺馆和碧蹄馆临时接待明朝大使。在清朝,朝鲜主要在南方的其他宫殿接待清朝大使。
通常的仪式是这样的。明清使臣到达汉城时,一般会在慕华馆接受郊区欢迎,宣布智慧。然后他们走崇礼门进城,然后通过广通桥和光华门到达仪式的各个宫殿。仪式结束后,他们住在汉城崇礼门的太平馆或汉城中小公洞的南别宫接受宴会。
朝鲜和明清时期的李氏往来怎么样?北京最大的朝鲜大使馆有150个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