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王喜欢亲征,比如古希腊和波斯国王。每次他们出去,他们都穿着盔甲上阵。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和英国狮心王理查只是死在亲征异国他乡的路上。
然而,中国皇帝似乎更习惯于养尊处优。除了少数开国皇帝,他们基本上认为这不存在。而且,严格军事意义上只有一位皇帝赢了。
一、失败的御驾亲征者
中国历代皇帝继位后,总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以下军事才华出众的开国皇帝选择了皇家驾驶。
[img]663037[/img]
汉高祖刘邦一生南征北战,典型的马上皇帝。成为皇帝后,他率领20万军队亲征匈奴。结果,他被冒着单身的骑兵团团包围,日夜在白登山。他几乎被俘虏了。他仍然依靠陈平向单身汉的行贿逃脱了危险。
杨迪皇帝杨光有文才有武略。晋王统兵灭陈,但当了皇帝后,他三次亲征高句丽,都惨败,引起了民愤,失去了世界。
唐太宗李世民为唐朝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称赞他“自古以来就没有李世民的右手”。当了皇帝后,不顾李静的劝诫,皇家司机亲自征服了高句丽。结果,他在辽宁海城被敌人击败。虽然韩国学者“研究”他被渊盖苏文射瞎了眼睛,这纯粹是虚构的,但他在回家的路上病了好几个月,几年后死亡。
宋太宗赵光义,虽然他的军事才能不如他的兄弟赵匡胤,也是一个善于战斗的人,但他在皇家驾驶契丹的高粱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了,并在受伤时匆匆撤退。亲征失败的后果非常严重,导致宋朝一代长期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制。
事实上,皇帝不需要亲征,但效果更好。比如汉武帝任命卫青霍去病,唐太宗后来任命李靖,都是军事能力更好的名将,让北方游牧灰飞烟灭。
二、唯一残忍的皇帝
明成祖朱迪是北方游牧御驾亲征的唯一胜利者。
朱迪是一位残忍的皇帝。他的人生格言是:他对一切都不满意。谁敢拒绝接受我当皇帝,摧毁他的九个家庭;谁敢威胁我的国家,做他!五次!为了稳定北疆,打击元朝残余势力,他迁都北京,王子守卫国家,五次远征漠北。
漠北聚集了蒙古的残余势力,明廷称之为“故元”。当年,徐达常在春北伐期间只驱逐蒙古人,并没有完全崩溃。这种势力对新兴的明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自1410年(永乐八年)以来,朱迪在12年内亲自征服了蒙古五次,严重打击了蒙古骑兵。虽然都是打败战,没有大的歼灭战,但一举迫使蒙古人迁徙到极北荒凉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朱迪的持续进攻像潮水一样分崩瓦解了蒙古部落,无法形成统一的政权。、
[img]663038[/img]
从国防意义上讲,朱迪的五次亲征确保了元朝的残余势力不再对中原构成致命威胁,造福子孙后代。然而,亲征是有风险的。如果能力弱,请不要模仿朱迪的重孙、明英宗朱祁镇、瓦拉和土木堡。皇帝成了囚犯,开创了明朝最大的耻辱战争。
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
对朱迪来说,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骂他:篡夺王位,残忍易杀,功绩很好,但他的才华很大。除了朱元璋,明朝没有第三位皇帝可比。著名历史学家孟森评论说,他的皇家驾驶征兵:“五征漠北都经历过战斗。如果建文继承了祖先的事业,他就不能有这个。”
[img]663039[/img]
日本有一位著名的东洋历史学家那克通世。他这样评价朱迪:“曾汉武唐人,虽然多次破北狄,但都是派将军而不是亲征。汉人天子远渡沙漠,只有祖先。”
为什么中国皇帝不爱御驾亲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