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从公元前403年立国到公元前228年灭亡。175年后,在赵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后人广泛传诵的故事,如偷符救赵、完美归赵、自我推荐等。
[img]663097[/img]
赵孝成王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值得后人称赞,那就是赵国军民积极抗秦。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只有赵国是最能打、最惨烈的国家。然而,历史最终没有选择赵国。为什么?最重要的是就业失误。赵国才华横溢,无法与其他国家相比。然而,赵国的国君从赵孝成王开始,大多数重用的人都是贵族。
例如,在决定赵国生死存亡的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只与平阳君赵豹和平原君赵胜商量。他们都是贵族。有才华的林相如和廉颇都不在决策者之列。秦朝灭赵前,赵王迁听了诽谤,杀了李牧,李牧支撑了赵国的一半。三个月后,邯郸市破裂,赵王迁被俘。虽然即使李牧没有被杀,赵国也很凶猛,但他至少可以坚持一段时间。
[img]663098[/img]
除就业失误外,赵国被毁还有三个原因。
1.政治腐败
从郭凯这个人可以看出,赵国的政治腐败在多大程度上,他对赵国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战国时期有四位著名将领,秦赵分别占两位。赵的两位著名将领是廉颇和李牧,他们都被郭凯陷害了。廉颇是赵的著名将领。他取得了许多成就,但被郭凯摧毁,不得不逃离赵国;李牧的结局更糟,直接被杀。
2.主次不分
战国末期,赵国不仅要面对强大的秦国,还要受到后方燕国的骚扰。虽然燕国的实力不如赵国,但燕国在赵国灭亡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长平战役和邯郸战役后,燕国趁机攻击弱势赵国,这是燕王的错。如果没有赵国阻止秦国,燕国安能如此和平吗?
燕王目光短视,落井下石,赵孝成王也昏昏欲睡。他不仅没有在内部休养,而且在外部结交了广泛的朋友。面对燕国的入侵,他已经战斗了四年。虽然他伤害了燕国,但他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导致了军队的进一步消耗,这使秦国受益于渔民。
3.疆域锐减
赵国疆域的快速减少有两个原因,一是被秦国吞并,二是封给他人。赵国与燕国交战四年,秦国趁机吞并赵国西部37座城市,赵国旧都晋阳也沦陷;为取悦秦国,赵孝成王将河间封给吕不韦。为了报答信陵君的盗符救赵,赵国重镇给了信陵君。甚至为了让齐国的田单对付燕国,竟然送出了57座城市,要知道,当时赵国还有名将廉颇和赵奢。
[img]663099[/img]
以上四个原因可以归结为一个是“君主昏庸”。赵有13位国君,赵是唯一一位真正为赵做出积极贡献的国君。然而,赵也是前明后暗,没有好的开始和结束,只能算是一半的明君。因此,赵被摧毁也就不足为奇了。
揭秘:为什么赵国会被秦国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