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大义灭亲:究竟是为了捍卫正义还是为了毁灭人性?

石头大义灭亲救卫国

[img]661566[/img]

“大义灭亲”源远流长,最早的故事来自《左传》,讲述了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玉曾劝诫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诉。庄公死后,卫桓公即位,州诉与石头之子石厚密谋杀桓公篡位,为确保王位稳定,派石厚去请教石头。石头恨儿子大逆不道,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了州诉和石厚。儿子大逆不道,选择杀了他,《左传》说:“大义灭亲,这就是所谓的。“大义”是指与个人、家庭和特定群体利益相对应的国家和社会利益。

秦国治民术:威胁“告亲”

[img]661567[/img]

秦国商鞅变法,颁布连坐法。法家认为,要使君主政权达到“至治”,就必须使“夫妻交友不能相互抛弃邪恶,不伤害亲人,人民不能相互隐藏”。一旦有人犯罪,他们的亲戚、朋友、邻居或其他有关系的人都会受到惩罚。《秦律》规定,丈夫盗窃,妻子知道但不起诉的,同罪;不知道的,卖给奴隶。为了不被牵连,每个人都像警察一样盯着身边的人,发现有犯罪嫌疑人就得报官。

西汉至民国:亲属之间不“隐”的,将受到处罚

[img]661568[/img]

在真实的历史中,“亲亲相隐”是中国古代法制的主调。亲亲相隐制度是古代伦理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它是指可以减轻、免除刑罚或者根本不被视为犯罪的亲属之间的相互隐瞒。这一制度建立在西汉,到唐朝已经很完整了,在唐朝,亲属之间并不隐藏,反而会受到惩罚。在亲属隐瞒的原则下,亲属有罪互相隐瞒,不起诉、不作证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被视为“封建渣滓”,才逐渐被边缘化。

王莽杀二子求名卖直

在汉代,皇帝不信任外人,一度只让外戚掌权。王莽苦心经营,赢得了正直清白的好名声,但爬到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权力斗争,被贬出京城。他的儿子王谋杀了奴隶,王莽强迫他自杀。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极大地震动了人们,朝廷将其调回。后来,王莽以“妄发议论,蛊惑人心”的名义将长子王宇逼死,太后下诏称赞王莽不以父子之情伤害国家。

血腥皇帝杀死了100多个侄子

公元430年,北燕君主冯跋病危,命令王子冯翼主持朝政。冯跋宠妃宋氏有儿名冯受居,想立已子为后,便矫诏禁止王子入内侍病。太监胡福和冯跋之弟冯弘要好,忙着向冯弘汇报宋氏要篡夺的消息。冯弘立即率兵冲进皇宫,囚犯宋的母子。冯跋看到乱兵突入宿舍,临终前吓死了。冯弘自立为天王,废杀王子冯翼,还处死了100多个亲侄子,新生婴儿也不放过,后来还霸占了大哥的妃子。


大义灭亲:究竟是为了捍卫正义还是为了毁灭人性?大义灭亲:是捍卫正义还是灭人性?

,,,,,

  • 许多古代著名的将军显然可以反抗,为什么宁愿被杀也不愿反抗呢?
  • 同样倒霉的还有名将白起,为君王打了一辈子,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后也没有好下场,被秦王赐死子啊杜邮。 每次看到这样的悲剧...

  • 战国史上鲁庄公是谁?鲁庄公是如何好色误国的?
  • 遇到一个不守妇道的老婆,鲁庄公自然就惹了一些麻烦。说,漂亮的女人是老虎,这不是,一个好国家的君主,“娶妻不淑”,造成了...

  • 齐桓公的四个儿子争夺王位,结局如何?
  • 齐桓公的四个儿子争夺王位,结局如何?以下是详细的文章介绍。 齐桓公一死,易牙、竖貂秘不发丧,先打跑了王子昭。 第二天,...

  • 曹刿是春秋时期哪国人?曹刿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曹刿,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当时齐国攻打鲁国,曹刿为其出谋划策,作战指挥。其中“一鼓作气”的...

  • 曹辩论疑云:曹辩到底是鲁国人吗?
  •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卑微的人是最聪明的,高贵的人是最愚蠢的。这一点在曹辩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曹辩何许人也?春秋时...

  • 范迟问孔子问题,孔子为什么要骂他?
  •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圣人。他建立教育,因材施教,弟子遍布世界各地。为什么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在弟子尊敬地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