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武备志》中的神火飞鸦形状不适合飞行,应该不好用。此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误导神火飞鸦,多次被评为奇妙的淫秽技能。最近看了《经略复国》,发现了神火飞鸦的使用记录,于是收集了一些资料,讨论了神火飞鸦的使用。
(图:传说中的神火飞鸦)
过去,我很困惑。神火飞鸦记录的战术与英国火箭的使用几乎相同。战术非常成熟。显然,它已经被大量的实际战斗总结出来了。然而,没有发现军队使用神火飞鸦的记录,也不确定它的使用时间。有人说这是明初的。
相反,朝鲜战争中的明军使用了一种名为“神火飞箭”的攻城火箭。虽然这是一个词的区别,但他们不能把它当作飞鸦。最近,他们阅读了宋应昌的《经略复国》,无意中发现明军使用了“神火飞鸦”的记载。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神火飞箭是神火飞鸦,毒火飞箭也应该是装有毒火药的飞鸦。
神火飞鸦是朝鲜战争的产物,在《经略复国》中经常被提及。平壤记录:有建议者称之为“军恐无利”,应昌出秘造火箭明火毒火试之原。他说:“为了御敌,为什么不能战胜?军心是安全的。”
神火飞鸦似乎是一种专门用来攻城的新型秘密武器,作者说他很厉害,“备万亿火龙神鸦秘密等器。”
[img]661626[/img]
神火飞鸦的基友“毒龙喷火筒”是一种专门用于攻城的高射喷筒。竹筒长约3英尺,装有毒火药和腐烂火药,悬挂在高杆上。攻击城堡时,对准敌城墙堆放口,顺风燃放,喷射火焰烟雾,导致守城敌人中毒昏迷,飞砂伤害眼睛,失去判向力等。
[img]661627[/img]
火龙神器阵法,神火飞鸦
用竹条做的,像飞鸦,两边设翅膀,腹部悬挂神火,尾部绑着催火筒,随风飞进城市,数百只乌鸦,火,随意攻击,这个神机也。腹部隐藏着神火,飞火,中间爆炸,尾巴绑着火。随风到火鸦,城市火,内外交通攻击,小偷可以抓住。
《武备志》神火飞鸦
用细竹条做篮子,细芦也可以,身体像鸡,应该长而不是圆,用棉纸密封,用明火炸药装满,用棉纸密封,前后,装饰纸切成两个翅膀,钉在两边,像乌鸦一样,身体下面有四个斜钉,每个翅膀下面有两个,乌鸦背面有一个眼睛,放入四条药线,长尺,分别连接四个火底,火药线头,另一个扭曲总部,第一次燃烧火,飞100多英尺,会掉在地上,方着鸦身,火光遍野,敌用,在陆烧营,在水烧船,战无不胜。
飞击贼震天雷炮
炮径3寸5分,形状球,条状编造,中间用一根纸杆长2寸,内装送药,筒上安装药神烟,药线随后送药,外面有十几层纸糊,油红色,两边有两个风翅。比如攻城,顺风点信,直飞进城,待送药,直到发药爆破,烟飞雾障,迷目钻孔,烧贼打阵,也像以前的方法。
风大去就远,风小去就近,破阵攻城就好。它的腹部有几个棱角。当它爆炸时,它的角落被钉在人身上。它的尖端加入了虎药。最好把药送进去,飞进小偷营,轰炸,燃烧,吸烟。(《中国历代军事装备》还提到,明军和后金军在辽东作战时,曾使用过“飞击贼震天雷”)
[img]661628[/img]
茅元仪曾任辽东省副总兵,一生活动范围在北方。然而,他既不是兵工,也不是直接使用火器的下级军官。他的短期军事生活主要是作为一名高级工作人员。1635年,明廷官员徐光启(1562-1633)的门生韩林批评了他的《武备志》:“兼收不择,滥恶之器,不可枚举”,而且不知道“有西洋炮,诸器皆失其利”①。
《武备志》中同类型火箭的形状球形与“神火飞鸦”应该长而不是圆相矛盾。《火龙神器阵法》只提到“束缚催火筒”,没有提到四个火箭筒。一位网友质疑这四个火箭筒。他认为,就那个时代的技术而言,不可能同时实现四个火箭的点火和同等推力。
我很沮丧。《武备志》中神火飞鸦的图片画得那么糟糕。为什么每个人都认真对待《武备志》中鸟类和几枚火箭的生硬图片?!
(图:武备志·神火飞鸦)
上图中神火飞鸦的四个喷嘴不需要加箭杆。箭杆只会增加重量,缩短射程。更重要的是,它会影响火箭本身的飞行平衡。这张照片应该是一张大脑图片,而不是一张物理图片。
《武备志》是一本早期记载神火飞鸦的兵书,但它的图片是画家想象的。可能是当时抄的兵书没有图片,也没有实物。后来有几本兵书抄录了《武备志》,也包含了这张想象图。但是《帝国时代3亚洲王朝》恢复的神火飞鸦更好,只有两个喷嘴:
[img]661629[/img]
认为神火飞鸭的形状类似于朝鲜战争传入日本的棒火矢,所谓的飞翅实际上是旋转翼:
[img]661630[/img]
神火飞鸦有五种炸药:“神火、明火、毒火、飞火、火”,分别用于不同的用途:
最近粗略看了《经略复国要编》,发现书中反复提到的“神火、毒火等药箭”的“神火”会改成其他名字,比如明火、飞火、火。武备志发射爆炸弹的火炮大多提到神火、明火、毒火、飞火、火,也就是说都指“神火飞鸦”。
从《火龙神器阵法》和《武备志》中神火飞鸦数据的不同来看,可以看出神火飞鸦数据并不完整,两本书的作者也删除了原文,《武备志》甚至增加了作者的理解,所以不能完全相信。
神火飞鸦是什么样的? 真的是用来攻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