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后,有一群人不仅资历老,而且成绩显赫,与曹父子关系密切。然而,他们既没有出现在三公九卿中,也没有出现在尚书台的名单中。他们是士兵。也可以说他们是一群职业士兵。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曹魏的军事制度。
曹操时期,下属的军事指挥和参谋机构通过重组丞相府负责军事管理和指挥。魏朝建立后,为了更符合朝廷制度的要求,还需要重组这种模式。秦汉以来的军事制度从低到高有以下顺序:军长-什长-都伯100人将军-部曲督-其他司马都尉-校尉-中郎将军-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四征、四安、四镇、前后左右将军-卫将军-古骑、骑将军-将军。
[img]662212[/img]
目前军队常见的基本单位有班、排、连、团、师等,当时基本单位是曲、部、校尉、军等。一个大约有一千人,大约是一个小组;船长相当于老师;中郎将低于部分,帮助将军,可视为将军;部分将军和帮助将军是副军长,所谓的杂项将军,如普通的伏波将军、侵略将军等,可以看作是军队的长官,其常规编制约1万人,相当于现任军长,但当时军队不需要序列号,一般命名,如“伏波军”、“侵略者”等,他们的军长是伏波将军、荡寇将军,也就是所谓的杂号将军。
杂号不是杂牌,只是说明没有定制,团队叫什么就起什么名字。除了上面提到的伏波和酱寇,还有讨虏、破虏、横波、武威、讨逆等。杂号将军向上,是一些名字相对固定的常设将军,包括所谓的四征、四安、四镇等。“四征将军”是东征将军、南征将军、西征将军、北征将军。“四安将军”是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四镇将军”是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和镇北将军。这些名字很多,不太可能全部设置,取决于他们的信用、资格和执行任务。若杂号将军为军长,四征、四镇、四安将军为兵团司令,可指挥若千军。
再往上走,就是“前、后、左、右将军”,即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可以算是某一方面军的总指挥,也可以算是大军区的指挥官。军衔较高,和平时期非皇室贵族难以企及。但这还没到顶,再往上还有卫将军、古骑将军、骑将军,这也不常设,根据需要设置。卫将军的地位稍低,相当于武装部队的副总司令。有时是武装部队的副总司令,有时是总司令。这取决于是否有最后一个也是最高的将军。如果有将军,将军就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卫将军、骑兵将军和骑兵将军可以被视为副司令。如果没有将军,只有骑兵将军或骑兵将军,那么骑兵将军或骑兵将军就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从品秩上看,卫将军、骑将军、骑将军相当于三公,将军“位于三公以上”。
曹魏时期的“骑将军”和“骑将军”,现代的地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