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历史上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的民族。他们也是中国西北草原上比匈奴更凶猛、更强大的游牧民族。突厥人是一个崇拜狼、以狼为图腾的民族。唐太宗李世民对这个民族的评价是“知难就走,胜于求财”。
突厥是公元五六世纪在漠北草原上崛起的游牧民族,有许多版本的突厥人起源。
据《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人的祖先是与狼结合后出生的,突厥人确实崇拜贪婪凶残的狼。长孙无忌编撰的《隋书》卷84中记载:“突厥之先,平凉杂胡也,姓阿史那氏。魏太武皇帝灭沮渠氏,阿史那以500家奔蠕虫。世居金山之阳,是蠕虫铁工。金山形似口袋,俗号口袋为突厥,因为它是一个数字”,而创造突厥汗国的人,就是摧毁软汗国的阿史那土门。
[img]661165[/img]
突厥汗国成立后,它统一了中亚草原、西域国家和蒙古草原,创造了自己的文字,逐渐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语言——突厥语。
突厥汗国分为193年东突厥、西突厥和后突厥。突厥汗国全盛时期,东至大兴安岭,西至西海(里海),北至贝加尔湖,南至阿姆河南庞大的突厥汗国。此后,突厥汗国多次受到隋唐的打击,东西突厥也相继复兴,但再也未能恢复西至里海、东至大兴安岭的广阔领土。
隋文帝杨坚成立隋朝后,采用了长孙生的离间计划,将突厥汗国分为东西两部,然后分军八路反击突厥,突厥人由盛转衰。
然而,到了隋朝末年,随着杨迪皇帝杨光的奢侈欲望和军国主义,东西突厥汗国借此机会再次强大起来。东突厥始终可汗,率领突厥铁骑,将杨迪皇帝杨光包围在雁门关,视察边防。随后,突厥军队征服了雁门县41个城市中的39个。只有余雁门和郭没有被突厥人打破,历史上被称为“雁门事件”。
隋末唐初,也是突厥再次强大的时候。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王世充,甚至唐高祖李渊等军阀,都曾向突厥汗称臣。
唐朝统一后,唐太宗李世民是雪的父亲李渊。唐太宗开始解决东西突厥问题。贞观四年,唐军联合薛延陀灭东突厥,唐高宗显庆四年,唐军再次亡西突厥,其余部分迁往中亚。唐高宗末年,突厥人再次建立后,突厥汗国,但最终死于公元744年,突厥人逐渐从中国史籍中消失。
自立以来,突厥汗国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构成了巨大威胁。
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大唐创业日常生活笔记》中说:突厥主任,只靠骑射,见利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陈。以弓矢为爪牙,以盔甲为常服,队伍不列行,营无定所。以水草为卧室,以羊马为军粮,胜止求财,失败无耻。夜间巡逻和夜间巡逻没有任何费用来支付食物。
史书中记载的突厥是“突厥不敌唐百分之一,能与抗人,随水草射猎,居住无常,习武,强则进取,弱则适伏,唐兵虽多,无用。
事实上,突厥汗国不仅拥有巨大的领土,而且拥有巨大的军队。据记载,突厥汗国辖精锐教师数十万,这支庞大的军队由三部分组成:侍卫、控弦和拓揭,即一些文献中记载的三个虎师、十六个豹师和三十二个鹰师。
侍卫:即《周书·突厥传》侍卫之士所谓附离,夏言亦狼;盖本狼生,志不忘旧。在突厥汗国数十万大军中,一定有一部分是可汗的胡从亲兵。他们是阿斯那狼氏族的亲兵卫队,所以他们被命名为附离。
[img]661166[/img]
控弦之士:它是突厥军队的主力军。它被称为高达40万人。毕竟,侍卫的数量不能太多,突厥汗国也不会只依靠少数亲兵来东征西讨。这40万突厥主力军大多由突厥总部的士兵组成,被称为控弦之士。
拓羯:拓羯是由中亚昭武九姓胡人组成的精兵,武德末年,突厥至渭水桥,控弦40万,胡人精骑腾突,挑战日数合。突厥汗国重用胡人,所以拓羯座在突厥军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说这个拓羯座在杰利可汗败亡后并没有降唐,这说明他们有多强大。
作为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土耳其人远比他们以前的匈奴人、鲜卑人和柔软的人强大。即使是统治草原数百年的匈奴人,他们在鼎盛时期也只有30万人。虽然土耳其汗国非常强大,但它只存在了不到200年。他们遇到了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他们的对手是当时世界上不可战胜的大唐铁骑。
李世民对比匈奴更凶猛的民族给予了不同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