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我们对东汉灭亡至西晋统一的历史时期的俗称。事实上,在这一时期的军阀混战中,有十几个分裂势力称帝、称王或独立的大大小小,有些分裂政权甚至比魏、蜀、吴更长。
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寿命最短,享国43年,其次是曹魏,享国46年,东吴寿命最长,享国58年。三国时期其他著名的“长寿”政权首先要介绍的是宋建立的政权。
晚年,曹操曾评价自己说:“设使天下无孤,不知当几个人称帝,几个人称王。”
[img]661375[/img]
在东汉即将崩溃的时候,自称“河首平汉王”的宋建是建国第一个与东汉分庭抗礼的人。建国地处东汉西北边境。
宋建是汉人,但他在凉州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与当地的彝族和羌族民族融为一体。东汉末年,边章、北宫伯玉、王国等羌族首领起兵反汉。作为汉人,宋建也参与其中。他跟随王国起兵,以家乡毛汉(今甘肃省临夏县)为基础,组建了数万人的汉族、羌族和胡杂合军队。
其他反汉首领要么挺进汉地,被东汉政权和曹操打败,要么绝望地投降或招募安全。
宋建显然想做大事。他直接在他的根据地驾罕城建国称王,成为汉末三国时期第一个公开称王的人。大约是公元184年。
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聚集下属于毛罕,改元,置百官,建立地盘不小的割据政权。
曹操手下的将军夏侯元在这一政权存在30多年后才被消灭。
三国时期的另一个“长寿”政权是以岭南交州一代为基础的世博政权。
石是汉末三国时期分离交州的军阀。中平被任命为交趾太守四年(187年)。交州所在的岭南地区离东汉的统治中心很远。此外,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的现状使得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前所未有地下降。
中央政府的控制力下降了,石家成了这里真正的统治者。据史料记载,石家族多担任交州的重要职务。石家族请他的大哥和弟弟担任合浦太守,二哥担任九真太守,侄子担任南海太守。
[img]661376[/img]
在掌握了交州的军事、政府和财政权力后,士氏家族也相当大,就像当地的皇帝一样。据记载:士谢兄弟进出时,钟响了,配备了仪器,小小提倡,骑在路上,经常有几十个沙门夹在马里烧香。他们的妻子和妾都坐着一辆带窗帘的汽车,他们的孩子们有士兵骑马跟着他们。当时,他们的尊严和杰出,震惊了岭南少数民族,甚至前南越王赵佗也不能超越他们。
南越是一个与汉朝分离对立近百年的王国,排场如此之宽,似乎离称帝建国不远了。
然而,与其他分手不同的是,世博不是一个鲁莽而强大的人,而是一个知识分子。他知道如何安定下来,保卫土壤和人民。他一直顺从地对邻居东吴说大臣,直到他90多岁去世,
公元226年,世博会去世。他的儿子斯徽因背叛了吴国的自力更生,最终摧毁了吴国。他曾占领岭南四个县,削弱了岭南大部分领土的士氏政权。
此时此刻,43年过去了,石羲开始称霸交州太守,与蜀汉建国时间一样长。
除吴国外,三国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割据政权是建于辽宁东部和朝鲜公孙氏的燕政权。
燕政权的创始人公孙度是东汉的辽东太守。他在太守任方面做得很好。在黄巾起义的背景下,辽东治理井然有序,许多中原战争地区的人民和士兵逃往辽东。
实力雄厚后,公孙度也割据自立,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在大臣的建议下,公孙度与东汉决裂,偷偷建立了割据政权。
连曹操都不敢轻易攻击公孙的实力。据史料记载,有一段时间,曹操想召公孙度成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但公孙度说:“我在辽东称王。我想永宁干什么?”把印章藏在武器库里。
公孙度去世后,将位置传给了儿子公孙康,随后公孙康去世,再传给弟弟公孙恭。
当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在位时,他与少数民族和东吴政权交朋友,自立为燕王,改为元绍汉,并设立了一百名官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与曹魏、蜀汉和东吴竞争。
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军灭燕,公孙政权至少建立了48年,超过了三国中的魏蜀两国。
揭秘:三国时期有哪些强大的割据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