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三国演义》中贬低曹操,罗贯中重点讲述了曹操错杀吕伯豪一家的故事。这个情节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但毕竟,这只是一部小说。这句话太主观了,演绎的成分太多了。那么,罗贯中在写这段历史时从哪里学到了信息呢?
这段历史主要记载在《魏书》和《魏晋世语》中。根据《魏书》的记载,曹操杀死了吕伯豪一家,这是吕伯豪一家抢劫曹操的马财产。相反,据说曹操住在吕伯豪的家里。吕伯豪一家对他很好,但曹操被董卓通缉。他怀疑吕伯豪对自己的阴谋不好,并杀死了吕伯豪一家的八人。
显然,罗贯中采用了第二种说法,并将其演绎得更加极端,甚至编造了杀猪的情节。虽然读者读起来很精彩,但有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让我们大致回顾一下罗贯中的故事:
曹操和陈宫住在吕伯豪家,受到吕伯豪家人的热烈欢迎。晚上,家人正在准备食物,吕伯豪突然提到要出去喝酒。结果,吕伯豪很长时间没有回来,这引起了曹操的怀疑。曹操和陈宫拿着剑去后院窥视。结果,他们突然听到吕伯豪的家人在讨论事情。其中一个说:“绑起来再杀怎么样?“结果曹操听到这句话很惊讶,就用剑杀了吕伯豪的家人。当他到达厨房时,他发现厨房里绑着一头猪,他知道自己杀错了人。
尽管这个故事精彩而曲折,但其中许多细节却完全不现实。首先,像吕伯豪这样的大家庭怎么可能家里没有酒呢?他们还需要跑出去喝酒。即使家里没有酒,吕伯豪也应该提前安排下属买酒,不要等到晚上离开,而是把客人留在一边。此外,即使你晚上出去买酒,吕伯豪也不需要亲自去,只需要安排一个家庭去。很明显,罗贯中故意安排吕伯豪出门是为了后续剧情的发展,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另一个不合理的地方是,当曹操到达后院时,吕伯豪的家人正在讨论把猪绑起来,然后杀了他,这使曹操大开杀戒。按理说,猪这个时候应该还没有被绑起来,但是曹操杀人到厨房的时候,发现猪已经被绑起来了。既然猪已经被绑起来了,吕伯奢的家人为什么还要在后院悄悄商量,要不要把猪绑起来?这显然是罗贯中为情节需要安排的情节。目的是突出曹操的猜疑,为曹操提供杀人的借口。
@ 《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曹操误杀吕伯豪的情节不可信,罗贯中的故事以《魏晋世语》为基础,但《魏晋世语》成书较晚,记载了许多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民间故事谣言。事实上,我们可以完全理解他的记录。魏晋世语的作者来自晋朝。晋朝篡夺了曹操的国家。我们必须在某些事情上贬低曹操,以突出他的合法性。此外,曹操在民间的名声一直不是很好,有各种对他不利的故事也很正常。作为晋代的作者,他显然愿意接受这种说法。
然而,这种经不起审查的事情不能被视为历史事实。想象一下,曹操是个逃犯。如果吕伯豪没有欺骗他,他怎么能杀人呢?如果只是出于他自己的怀疑,他可以悄悄地跑掉,没有必要杀人。
相反,《魏书》中的记载相对可信。吕伯豪的家人计划曹操的马和财产。作为曹操父亲的朋友,吕伯豪的家庭并不是很穷。他没有必要贪图曹操的纠缠。为了抢曹操的马和盘缠,恐怕目的还是要把曹操强留下来,让他无法远离,然后报官受赏。在这种情况下,是生命悬在一线的直接冲突,曹操不得不大开杀戒。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别无选择,这更符合逻辑。
罗贯中写了《三国演义》来编造这个情节。事实上,与许多讨厌曹操的人一样,他们都想破坏曹操的声誉,让每个人都知道曹操是一个喜欢猜疑和滥杀无辜的人。
吕伯豪一家阴谋不浅,曹操杀他没有误会,但他做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