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末的乱世中,出身贫寒的朱元璋终于战胜了群雄,成就了帝业,依靠身边一大群杰出的人才。其中,不仅有很多将军,还有李善长、刘基、朱生、宋连等杰出的文臣,但李善长和刘基的结局并不好。
然而,当时还有一个奇人,辅助朱元璋20多年,才能不输刘基、李善长,极其低调,最终却能避祸保身。
这个人的名字叫陈遇,字里行,叫静成先生,南京人。元朝时,陈遇当过温州教授,后来群雄蜂起。他辞职回家隐居。陈遇很安静,博览群书,尤其是精通天象和技能的人,这和刘基很像,但他没有刘基那么锋芒毕露,那么坚强,不引人注目。
到了16年,朱元璋占领南京,听说了陈遇的名字,邀请了他。经过深入的交谈,他受到了极大的赞赏,并让他成为自己的顾问。他与他讨论了军国重大事件。朱元璋对陈遇很有礼貌,称他为“先生”或“君子”,甚至亲自到陈遇府几次,与他长谈。而且,陈遇有一个特点,就是嘴巴特别严,从来不提自己和朱元璋的交流。没有人知道他们在一起谈了什么。
明初,陈遇向朱元璋提出了以下建议:不要嗜杀,减税,任用贤臣,恢复礼乐。若哪位大臣受到朱元璋的处罚,只要陈遇出面说情,结果总是好的。很多公侯皇亲都比不上这一点。陈遇生病时,朱元璋会派自己的御医给他诊治,给他药,让他在宫里洗澡,请他吃饭。各种迹象表明,朱元璋非常欣赏陈遇的才华,从他那里得到了很多重要的帮助。
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后,想给陈遇一个官职,但他拒绝了。登基后,他多次要求他当翰林学士,但也被拒绝了。朱元璋派了十名卫士给他一辆轿子,保护他进出宫廷。
后来朱元璋几次要求陈遇当官,比如中书左丞相,这个职位比刘基高。他曾经请他做礼部侍郎、弘文馆大学士、太常少卿、礼部尚书等。陈遇都拒绝了。陈遇有三个儿子,朱元璋提议给他们一个官职,但陈遇说孩子太小,要学习。以后再说吧。
陈遇一再拒绝当官。这是朱元璋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估计会有一些不愉快。有趣的是,陈遇不能当官,但朱元璋有一些顾问,他毫无保留,他很高兴接受朱元璋奖励的金银、缎子和其他东西。
洪武十七年,七十二岁的陈遇死在南京。朱元璋给棺材、麻布、米钞等东西,并埋葬了中山。陈遇和朱元璋相处了20多年,终于有了一个好的结局,这是非常罕见的。这也说明陈遇比李善长和刘基更聪明,知道如何让步,在骄傲的时候保护自己。
一般认为,陈玉多次拒绝任职,一个原因是通过与朱元璋的接触,他明白皇帝太威严了,很难相处。另一个原因是他出生在元朝,不想成为新王朝的官员。
他帮助朱元璋20多年,但最终还是能避祸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