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共有114位状元。说谁是最大的官员,这是不好的。有很多官员拥有一流的产品。但如果有人说谁最富有,毕远就认出了第二名。恐怕没有人敢认出第一名。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毕远这么富有,他一定是个贪官。更不用说,他不仅是一个贪官,也是一个有礼貌和下士的绅士。他可以被称为清朝的孟尝君。
[img]659892[/img]
毕元,江苏太仓人,乾隆25年一举夺冠,成为冠军。清代,冠军地位很高。一般来说,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留在京城工作。他们一步一步地从翰林学院爬上去。毫不奇怪,他们迟早会成为第一和第二品牌的成员。然而,毕元的官方经历是特殊的。他从31岁到67岁去世,在36年的官员中只当了5年的京官。他在其他省份工作了22年。
毕远很遗憾没有机会入阁为相,但有失也有得。我们知道,清朝的地方官员收入比同一个北京官员高很多倍。因此,毕远失去了名利,这也是他的一大收获。
总督和巡抚是独立的疆臣。他们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尤其是在用人、理财、募兵等方面。,尤其是对于当地资金的使用,他们有相当大的自由。在乾嘉时期,一个清廉的督抚每年至少能拿到三五万两的银子,十几几十万两的人能赚钱。如果他贪污贿赂者,他就无法计算。
[img]659893[/img]
毕远是湖北、湖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的督察。这些地区相对富裕。按照惯例,他一年剩下5.2万银子应该不是问题。如果加上一些官方规则,应该不少于8.2万。以中间值6万计算,毕远22年收入132万,加上皇帝的奖励和正薪,总数不低于150万2。
做了22年督抚,赚了150万家产,这在清代肯定还不够贪官的标准。最多也就是灰色收入多一点,这些收入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清各省的督抚都是这样做的,不妨碍朝廷的一切。毕元在当地担任督抚,而且时间长,因此,在清代状元中收入无与伦比。如果收入只是一个大概的情况,没有具体的记录,没有可靠的证据,那么问题可以从他的开支中解释。
首先要注意的是,毕远入仕前家境贫寒,所以他的收入都是当官后收入的。乾隆五十年,毕远在苏州买了一座“灵山岩石馆”,花了十几万两元。晚年,他又买了一栋养老别墅,花了十几万两元。
此外,毕远是一位著名的礼贤下士,尤其是优雅和敬爱文士。只要一个人有很长的技能,他就会花很多钱邀请他。换句话说,唱歌跳舞的明星、表演和绘画的大牌、写诗讲座的国宝和省宝,以及学习鸡鸣、学习狗盗窃的陌生人,都聚集在他的门下。
[img]659894[/img]
据说在毕远府,每顿饭都有十几张桌子,灯火通宵。即使每顿饭都不是鲍鱼海参,也永远不会是咸菜萝卜。这些费用,没钱,都是空话。所以很多有技巧或者被朝廷罢工绝望的人都会来到毕远的门口。
孟尝君养士的目的是复兴齐国;毕远养士主要是娱乐。然而,毕远从来没有养育过人民,但他仍然依靠自己的官僚身份剥削人民。因此,毕远在士人眼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但在人民眼中,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地主。
毕远不是一个守财奴。他不断地进钱,花了很多钱。就这样,他仍然积累了无数的家庭财产。嘉庆四年(1799年),当嘉庆皇帝追究他生前的错误,抄袭他没有家庭财产时,里面有一个价值5.2万美元的玉盘。几十年的流动成本和没有时间抄袭的财产足以证明毕远的收入与其他人无法比拟。
然而,毕元的巨额收入基本上是合法的。虽然他的家庭财产在死后被复制,但朝廷没有给他贪污或贿赂的指控,只是说他镇压了农民起义,滥用了军事费用。
这个人出身状元,做了22年督抚,因为礼贤下士被称为清代[孟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