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雍正王朝,有一个职位反复出现,那就是书房大臣。电视剧中,佟国维、马齐、张廷玉都是书房大臣,平时帮助康熙皇帝处理一些日常事务。一个问题出现了,书房大臣的权力有多大。事实上,在清朝康熙时期,根本没有书房大臣,而是南书房大臣。不得不说,南书房大臣有点像明朝的内阁大学士,权力真的很大。
宰相制度一直存在于中国历代历史上。然而,不同时期的名字是不同的。秦汉时期被称为宰相。唐宋时期,平章政事实际上是宰相。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取消了宰相制度。但是这么多工作我根本做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建立了内阁大学士制度。起初,内阁大学士只是文件的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成为朝中的中心,实际上基本上相当于宰相。清朝入关后,内阁大学士还沿用了一段时间,但基本上是空架子。
当时,清朝仍在使用议政王制度,这极大地限制了皇帝的权力。除了鳌拜之后,康熙皇帝也感受到了议政王制度的压力。但这一制度不能直接废除,康熙皇帝另辟蹊径,设计了南书房行走大臣。南书房原本是皇帝的书房,康熙皇帝平时只是读书练字。但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康熙皇帝提拔了自己的亲信,担任南书房的行走大臣。这个职位似乎什么都没有,但实际上进入了皇帝的核心团队,开始帮助皇帝处理一些政府事务。
事实上,南书房大臣有点像明朝的内阁大学士,有宰相的一些职能。当然,与秦汉时期的丞相相相相比,明清时期的内阁大学士或南书房大臣差距很大。与其他官员相比,南书房大臣的权力非常大,自己就在皇帝身边,属于决策层。顺便说一句,电视剧中出现的书房大臣,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历史错误。上书房是清朝皇子读书的地方。上书房大臣怎么会出现?上书房只有教书的先生。
[img]660152[/img]
雍正皇帝上台后,感觉南书房大臣有点不伦不类。同时,雍正皇帝必须制约那群议政王,建立军机办公室。就这样,议政王制度名存实亡。清朝中后期,军机大臣堪称威名赫赫。事实上,雍正皇帝建立的军机大臣与康熙皇帝时期的南书房大臣相似,都是为皇帝本人服务的。比如乾隆后期的权臣和沈阳,身兼多个职位,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等。言而@ 军机大臣和南书房大臣都有宰相的影子,但没有宰相那么大的权力。
清末,随着总理衙门的建立,军机大臣的地位开始下降。面对一系列危机,清朝高层也开始改革,模仿西方君主立宪制国家,建立内阁制度。但在13个内阁成员中,有7个是皇室成员,当时被称为皇室内阁。事实上,从这一系列的情况来看,宰相制度不能完全废除,最多是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例如,日本内阁首相,虽然二战期间天皇高高在上,但首相负责国家的实际政务。
书房大臣的权力很大,为什么还能帮助康熙皇帝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