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太康盛世:名不副实,危机暗伏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西晋是一个以短命和混乱著称的王朝。事实上,西晋也有一个全世界都称赞的“治理世界”,那就是司马炎刚登基时的“太康之治”。

所谓“太康之治”,因其发生在晋武帝太康年间(280-289年)而得名。这段历史也被称为“太康盛世”、“太康繁荣”。说实话,它和“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相比,它真的不是很好。这个繁荣的时代是一个暗流涌动的繁荣时代。它是以流沙为基础的,基础不牢固。一旦发生什么事,它就会崩溃。

司马炎

司马炎虽然登基称帝,但不能安卧。外面还有东吴在南方割据,北方的少数民族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其中,为了完成取代曹魏的事业,从司马懿到不知道杀了多少人,全家人都很不安,很害怕。尤其是曹的孩子是急需安抚的对象。

为此,司马炎刚等级下令,让已被废为陈留王的曹壮载天子的旗帜,行魏正朔,郊祭天地的礼乐制度如魏旧,上书不称臣。他还让刘禅的孩子成为徐都尉,缓解了这些家族对西晋政权的恐惧甚至厌恶。西晋攻灭东吴孙氏政权后,三国回归统一,经历了长期战争的广大群众终于有了休息的机会。晋武帝司马炎首先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经济措施:一是多次责令县官劝说农桑,禁止私募租户。二、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丰富战火蹂躏的北方。三、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县编户。《晋书·食品志》说:“平吴之后,...世界无事,税收平均,咸安人享受事业。在促进农业生产、加强财政制度等方面,最重要的措施是占田令。

[img]659061[/img]

西晋统一局面

晋武帝在太康元年(280年)颁布了占田令“以名占田”,分为王室、官员和平民。(1)王室:王、公、侯,应以封国为家,但在京城可以有房子。大国国王郊区田地15公顷,次国10公顷,小国7公顷;(2)官员:根据官员的产品,允许占用一定面积的田地、阴客数量和阴户数量;(3)平民:人民向国家登记,并报告占地亩数。占地令规定男子一人占70亩,女子占30亩。可以看出,占田制不仅保护了政府收入,也保护了士族特权。曹魏原屯田制破坏后,占地制允许农民占有开垦无主荒地。对贵族官僚来说,确认和保护他们已经占有的大量土地和人口,从制度上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在干宝的《晋纪总论》中,有一段关于“太康之治”的记载:“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露不闭。...因此,世界上有无穷人的谚语。“可以看出,在太康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阶级矛盾得到了缓解。与战争期间相比,人们的生活更好,权贵的利益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八王之乱

司马炎为了笼络人心,大封功臣,并像当年的西周、西汉一样分封子弟。短短几年时间,晋武帝就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诸王持有兵权,对中央政府不利。司马炎也想到了这一点,他想用汉武帝的推恩令,让大国最终成为小国。但是他在位的时间太短了,这个措施没有落实。此外,建国后,以晋武帝为首的统治集团挥霍无度,奢侈成风,边境少数民族也虎视眈眈。这些都是所谓盛世下的隐忧。后来,赵王司马伦篡位,齐王司马懿、成都王司马英等人纷纷起兵。各地的都督也借此机会以“清君侧”的名义测试了中央政府的反应,最终造成了八王之乱和国家分裂。再加上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更容易让他们在乱世有机可乘,最终导致五乱华。可以说,司马炎的太康之治不仅名不副实,而且给子孙后代留下了许多问题,甚至成为国家动荡的根源。


太康盛世:名不副实,危机暗伏太康盛世:名不副实,危机暗伏

,,,,,

  • 张轨简介 晋武帝时期任凉州牧的张轨生平
  • 张轨(255年-314年),字,安定乌氏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晋朝时任凉州牧,是前凉政权的实质性建立者。张傲和张茂都...

  • 刘聪简介 十六国时期,汉朝国君昭武皇帝刘聪生平
  • 刘聪(?-318年8月31日,字玄明,新兴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名赵,史称前赵)国君。汉光文帝刘渊第四...

  • 王戎简介 西晋时期名人[竹林七贤]王戎的生活
  • 王戎(234-305年),字俊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王荣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

  • 余喜介绍了东晋天文学家宣夜的继承余喜的生活
  • 余喜(281-356年),字仲宁,余姚人。博学好古,尤喜天文历算。郡守诸葛恢巡视余姚,任功曹。晋永嘉元年(307年)被征为博士;咸...

  • 山涛简介 西晋名人[竹林七贤]山涛生平
  • 山涛(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五指西)人。西晋时期的名人、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早逝,贫穷的家庭。好老庄...

  • 晋孝武帝司马曜,历史上被一个女人活活闷死。
  • 虽然这位皇帝是一位致力于国家事务、重用贤臣的君主,但他也是一位嗜酒如命的君主。可怜无辜的悲伤催促皇帝,因为他喝酒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