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杨迪皇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土地正处于一个分裂混乱、各国相互攻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大臣和儿子发动政变的事件层出不穷,上演了一部宫廷政治剧。
公元581年2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灭亡。杨坚定的国名是“隋”
589年,公元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虽然表面上结束了混乱,但数百年的分裂和混乱造成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差异并不统一,暗流汹涌。
当时太原王、清河崔、范阳卢、陇西李、荥阳郑被称为五大门阀。这五个门阀大多有几千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底蕴,控制着政治、文化、经济的大部分力量,影响着朝廷政局,被称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隐患。
@ 还有南北朝少数民族汉化后形成的门阀,包括独孤阀、宇文阀、慕容阀和宋阀。
隋帝杨姓本身就是东汉崛起的著名姓华阴杨氏。
隋朝似乎已经统一,但处处制约着各大门阀,不得不相互妥协,勉强达到了稳定统一的局面。
在经济文化方面,数百年的南北分裂使南北形成了巨大的差异。特别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南方已成为隋朝的经济中心和全国粮食生产中心。
隋朝定都在长安。为了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大量军队驻扎在边境地区。单靠北方很难支撑所需的军粮。解决军粮问题,消除数百年分裂形成的身份差异,已成为隋朝统治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杀父杀兄的疯子
仁寿四年(604年),被任命为皇太子的杨光在仁寿宫发动政变,毒死了卧病在床的隋文帝杨坚,然后杀死了被贬的废太子杨勇。
[img]658153[/img]
隋文帝作为一代英雄,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战争和混乱,但最终死在了他的儿子手中。忠诚仁义的杨勇没有被权利欲望侵蚀的兄弟杨光。
杀死父亲和兄弟的杨广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一个疯子开始了他维护帝国统治的天才之举。
太混乱了,还是统一比较好
作为帝国统治者,他们都喜欢统一,希望自己能口含天宪,言出法随。
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汉武帝罢免百家,独尊儒术。
作为继任者,杨光无法容忍南方与主要门阀游离帝国的权利,尽管主要门阀已经屹立了几千年,深不可测,尽管南方远离长江的自然屏障和山川。
一切都要为战争服务
前面说过,隋帝国为了抵御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在北方边境驻扎了大量军队。单靠屯田是不能满足军队需求的。如何将南方生产的粮食运到北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个疯子,杨光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者。
公元603年,杨光下令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县(今北京西南)开挖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运河”;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杨光下令挖掘洛阳至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改造汉沟与江南运河;
北通涿县三年后,与公元584年开挖的广通渠一起,开挖了永济渠、北通涿县,形成了多枝形运河系统。
公元610年,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被挖掘出来;同时对汉沟进行了改造。
通过这种方式,洛阳与杭州之间的河流全长超过1700公里,可直达船舶。
这条长度超过1700公里的大运河就像一条南方通过经济手段与北方联系在一起。南方不再独立于帝国以外的飞地,北方边境军队的粮食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杨光出生在皇室,似乎不知道民力是什么,不知道如何珍惜民力,也不知道如何急功近利。
在实施他维护帝国统一的运河计划的同时,大兴土木修建宫殿。
一将成千上万的骨枯
仁寿四年(604年)11月,刚刚登基为皇帝的杨光,为了挖掘长河,转发了山西、河南数十万农民;第二年,东都洛阳成立,每月使丁楠多达200万人。
自大业元年(604年)至大业六年(610年)开发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等县300多万农民和士兵。
大业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三四年,两次调发丁楠120万,半数以上死者。十几年来,不少于1000万农民被征发扰动,造成了“天下死于役”的悲剧。
修建宫殿、长城和长达1700公里的大运河。即使在今天的机械化中,一系列巨大的项目也不能在短短10年内完成,更不用说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了。
你在担心什么,杨光在担心什么?
为什么要在10年内完成30年甚至50年才能完成的巨大项目?
秦始皇30万人修长城后,你看不到结局吗?
好头颈,谁当之
在中国开展一些巨大项目的同时,杨光三征高句丽,仅第一次征服高句丽的军队就达到了113万,随军运输物资的民夫也达到了200多万。
终于,老百姓忍不住了!
隋末十八路反王
大业七年(611年),王薄率领人民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起义,隋末民变终于爆发。刘霸道、孙祖安、张金说、窦建德等领导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军发展迅速,日益壮大。
九年(613年),农民起义不仅遍布山东、河北等地,而且遍布全国。九年上半年,农民起义在平原、灵武、济北、济阴、北海等地爆发。
同年六月,杨玄感因黎阳起兵反抗杨光。
大业12年7月(616年),杨光从洛阳到江都。次年4月,李密率领的瓦岗军逼围东都,并向各县发出号召,历数杨光十大罪。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同年十一月攻入长安,以杨宇为皇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杨光见天下大乱,心灰意冷,无意回北方,命修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
14年(618年)3月,宇文化发动兵变,杨广闻变,匆匆换衣,逃入西阁。他被叛军裴虔通、元礼、马文举逮捕。杨光想喝毒酒自杀。叛军不允许,于是命令狐行达在50岁时将他吊死。
从仁寿四年(604年)到大业十四年(618年)3月,杨广的一系列行为使全国人口从高峰期的870万户急剧下降到隋末战争后的200万户。
京杭大运河风光
在这方面,杨光“杨”的名字是当之无愧的。
但他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统一,是历史上的“千古一帝”。
杨光太着急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而杨光无疑是天才与疯子的结合。
隋朝以后,他留下的京杭大运河被历代王朝使用。它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工程,自使用以来,已成为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杨广皇帝杨广为什么要修京杭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