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曹操为什么要从[足智多谋]的许攸开始? 他在想什么?

官渡之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官渡之战期间,许攸在曹操与袁绍对峙的关键节点投靠曹操,并提出了偷袭乌巢的妙计,帮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决定性胜利。后来曹操攻打冀州,许攸试图破城被杀。

《三国演义》说,徐攸被徐楚杀了,历史上的徐友被曹操杀了。曹操尊重“只有才能”,一直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很少在“创业阶段”处决顾问。为什么他只想杀死“足智多谋”的徐友?

[img]655994[/img]

图1 黄巾起义

许攸为人做事没有底线

官渡战前,曹操首席顾问荀子对许攸的客观评价是“贪而不治”。也就是说,许攸太贪婪了,贪图财富、官位、金钱和名声,缺乏大智慧。这种人不用担心。这种相关的评价点中了许攸的“死穴”。

许攸年轻时与袁绍、曹操关系很好,他们很可能是“撒尿与泥”一起长大的。黄巾起义前后,许攸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静等人联手,计划废除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皇帝,并计划带曹操下水。说实话,汉灵帝确实是一代昏君,在位期间,天下大乱的端倪已经出现。但你们这些人花了老板的“工资”,好意思回头杀了自己的老板?为什么许游敢想敢做?一旦成功利润过大:像尹毅和霍光这样废除旧皇帝,建立新皇帝,他们很可能控制政府,进入三公的行列,实现一生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董卓后来就这样做了)。这些参与行动的人既不控制国家军队,也不在朝廷担任高级职务。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曹操不是傻瓜,肯定不会这么做。但许游却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不考虑现实。不出所料,汉灵帝发现自己谋反的端倪后立即采取行动,结果王芬自杀,许攸等人逃之夭夭。

[img]655995[/img]

图2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

汉灵帝死后不久,董卓专权天下大乱,逃亡多年却不甘寂寞的许游跳出来投靠“老伙计”袁绍。后来官渡之战爆发,许游向袁绍献计,袁绍不听。预感袁绍会失败的许游,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犹豫地转枪投靠曹操。

每个人都可以为了利益而出售,这是徐游等没有道德底线的人的生动写照。为了眼前的利益,徐游今天可以出卖汉灵帝和袁绍,很难保证明天不会在曹操被困的关键时刻“倒水”。这样的人在身边呆久了,就是给自己埋了一个“地雷”,很难保证有一天不会不小心踩上去。在曹操眼里,徐游不能长久留下。

图3 袁绍(-202年)

二、许游没有太多的价值利用

在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的战斗中,许攸立功的主要环节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耀眼的表现。许攸以前没有出谋划策帮助袁绍扩大实力,许攸死后也没有对曹操的发展产生任何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徐游的战略布局、领兵作战、治理地方的能力并不比迅、徐游、程宇、郭嘉差一星半。这种人在曹操手下“抓了很多”。许攸就像正式宴会上菜前的瓜子,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当许攸第一次投靠曹操时,曹操赤脚迎接了高标准的礼遇,这是曹操当时还没有找到破局的办法。许攸很早就在袁绍的账下,对自己的弱点一定很清楚,策略也很有针对性。后来曹操攻打冀州,许攸献计有功,对“原公司”的管理漏洞也很清楚。

冀州已经被打破,袁绍的儿子们就像“茅坑里的泥鳅——翻不起多大的浪头”。此时,徐游对曹操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如果徐游懂事,他可以呆在凉爽的地方;如果你真的不懂事,杀了也没关系。

[img]655996[/img]

图4 冀州、并州

三、许攸不能把自己的座位放在曹操那里

从周公定礼仪到汉代叔孙定朝仪,皇帝、大臣、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模式逐步确定。对于你的领导者来说,要么你尊重“上帝”,要么你亲密地称呼“表达”,这是基本的规则。

徐友单身投靠曹操,是曹操的员工,不是商业伙伴。曹操及时采纳了徐友的意见,前面的士兵拼命杀敌。换句话说,徐友的伟大成就不是他的能力,而是曹操为他提供了一个足够大的平台。

但显然,贪功的许攸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许游凭借自己的功勋,依然人前人后地叫着老板的小名“曹阿瞒”。领导要有自己的威严,不然怎么立威,怎么安排工作?因此,在“曹阿瞒”的呼唤中,曹操对许攸的容忍也一步步达到了极限。终于有一天,许攸又一次在叶城东门对周围的人喊曹操的昵称,吹嘘自己的成就。无法忍受的曹操果断选择收押许攸,然后杀了他。

图5 曹操(155-220年)

四、许游处理不好与同事的关系

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期,许攸投靠曹操。除了预感袁绍会输的大趋势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诱因是许攸的家人违法,留守叶城的审判逮捕了他们。前方打仗,后方最重要的是稳定,让前线的士兵“不分心抓主业”。在战争的关键节点逮捕许攸家人的重要原因是许攸以前没有处理好与审配、郭图、田丰等同事的关系。换句话说,许攸在同事中的人缘很差,他们在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选择了“睁大眼睛”来找许攸的麻烦。袁绍的谋士们不团结,荀子、郭嘉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曹操偷袭乌巢,活捉将军淳于琼,割掉了鼻子。曹操念计划饶淳于琼一命,因为他曾与淳于琼一起担任过“西园八校尉”。曹操的手下默认不说话,只有许攸站起来煽风点火:淳于琼每当照镜子,看到自己没有鼻子就会想起你!暗示曹操:如果你放过淳于琼,他不会感激的。如果你将来有机会,他会再次向你报仇。对于落难的“老同事”,许游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落井下石,结果淳于琼被杀。跟随曹操的谋士和将军们明白,徐攸这个人有点“不是东西”,以后一起工作尽量躲起来。

图7 许游(-204年)

徐游被杀的直接原因是他骄傲地不尊重曹老板,既没有叛逆,也没有犯罪。为什么其他人要向曹操报告徐游?徐游一直无法处理自己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无法融入曹操的圈子。当徐游被拘留和杀害时,没有人为他求情。当同事们看到他运气不好时,幸福已经太晚了,谁会主动触及这个霉菌。

徐游最终被杀,死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换句话说,徐游有能力,但情商太低。


曹操为什么要从[足智多谋]的许攸开始? 他在想什么?曹操为什么要从[足智多谋]的许攸开始? 他在考虑什么?

,,,,,

  • 凌统简介 三国时期,东吴顶梁柱偏将军凌统生活
  • 凌统(189-237,一说217),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名气少,为人有国士之风,在多次战役中表...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