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从小就爱读书,很有智慧,后来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建立明朝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样的开国功臣,晚年并没有得到好的结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寒微,以超群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在元末乱世中强势崛起。历史上,开国皇帝的控人之术非常高明,朱元璋掌握得更加完美,这也是李善长最终无法逃脱被满门抄斩的原因之一。
李善长被朱元璋的气质所吸引,再加上朱元璋求贤若渴,李善长决定跟随朱元璋。1353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两年后,决定带兄弟出去创造自己的力量,于是来到江北重镇滁州。李善长骑着小驴在路上看到朱元璋,被朱元璋的气质所吸引。朱元璋还听说李善长在当地很有名,于是朱元璋来拜访李善长。谈了一天一夜,李善长把朱元璋当成汉高祖刘邦,朱元璋把李善长当成刘邦身边的萧何。到目前为止,朱元璋的人生规划已经不再迷茫。朱元璋外出打仗时,李善长相当于萧何准备粮草,稳定后方。开国后,朱元璋认为自己的成就不亚于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战场成就,于是将李善长封为韩国公众,并将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
李善长以谋反罪的名义被杀。说到他的谋反,他必须提到胡。胡伟庸是李善长提拔的。后来,“胡伟庸案”发生。朱元璋杀了胡伟庸,并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定义为“胡派对”。看着李善长的脸,他原谅了他。可以看出,朱元璋此时仍然信任李善长。李善长没想到的是,他的死还是和胡唯庸案有关。洪武23年,李善长为一位名叫丁斌的亲戚向朱元璋求情,朱元璋不答应,还将丁斌交给锦衣卫审问。在锦衣卫的诏狱里,丁斌很快招供,说自己是胡的门客。他多次看到李的弟弟李存义深夜去胡的家,在密室里讨论一些事情。
[img]653691[/img]
看到丁斌的供词后,朱元璋派人把李存义全家都抓了起来,李存义受不了酷刑的折磨,还交代了罪行。李存义的供词中提到,他和胡卫庸多次劝李善长谋反,李善长的态度一直模糊不清。这已经成为李善长谋反的证据。朱元璋认为,李善长不立即拒绝是不忠,不约束家人,而是与逆党同流合污,简直是大逆不道。因此,除了公主和徐,70多岁的李善长和株连的家人都被护送到刑场。像李善长这样的开国功臣,晚年并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还被皇帝全门抄斩,真是可惜。
有人认为李善长没有谋反,证据不足。虽然他有罪,但罪不会死,更不会被满门抄斩。胡唯庸案真的谋反了吗?朱元璋只是觉得宰相的权利越来越大,逐渐威胁到自己。杀胡为废除宰相制度做准备。如果胡没有谋反,更不用说李善长谋反了。事实上,李善长当时已经是极人臣了,为什么还要帮助他的下属胡唯庸呢?即使谋反成功,他也只是开国第一功臣,和他现在的位置有什么区别?他根本不需要冒险。
[img]653692[/img]
有人说李善长谋反是亲情,李善长和胡只庸是孩子的亲家,但李善长和朱元璋也是亲家。即使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来劝说他,他也不会答应和孩子的亲情比兄弟的亲情更深。也有人说李存义被屈打成招,没有李善长谋反的铁证,只是说李善长动摇了,没有向朱元璋汇报。李善长并没有高尚到大义灭亲的地步,选择认为这件事从未发生过。
李善长死后,朱元璋篡改了《告示奸党三录》,宣布了世界,并警告了大臣们。在整个明朝历史上,李善长以“奸臣”的名义存在。虽然有人提议为李善长昭雪,但明朝皇帝不敢擅自改变朱元璋的决定。明朝灭亡后,南明宏光政权给了李善长一个普通的昭雪,以吸引人才。
李善长辞职回家,最后被朱元璋全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