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七国之乱能在三个月内平定下来,有两个人贡献不可或缺:太尉周亚夫和梁王刘武。
然而,这两个人客观上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主观主动性却恰恰相反。你为什么这么说?
(梁王刘武剧照)
当吴楚联军向西向都城长安作战时,首先要经过梁国的边界。梁王刘武的态度一开始非常积极。他坚守城市,顽强抵抗七国的强烈攻击。然而,当吴楚军队攻打梁国的一座城市棘壁时,刘武害怕了,迅速向朝廷起诉。
汉景帝刚刚把军队交给了周亚夫,所以他命令周亚夫赶快去救援。但周亚夫说,吴楚联军实力雄厚。如果他们这样努力,他们就赢不了。最好的办法是让刘武顶住叛军的主力军,中央军想办法切断叛军的供应。
汉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建议。但如果这件事不好,就这样回复刘武。也就是说,让刘武当炮灰军。作为汉景帝的弟弟,刘武赢得了他们的爱。如果窦太后知道汉景帝和周亚夫在讨论让刘武当炮灰军,他会高兴吗?@ 汉景帝回复刘武,已派周亚夫去救,让刘武再坚持一会儿。
周亚夫按照计划把军队推到罗阳,然后就不离开了。刘武迅速派人向周亚夫求助。周亚夫指挥军队前进,但他没有救刘武。相反,他避开了南方的吴楚联军,把军队推到了梁国北部的昌邑。他无法坚持下去。刘武看到他没有来救他,就迅速派人催促他。周亚夫仍然没有得救。刘武又怕又生气。他派使者向汉景帝投诉,并告诉窦太后。
[img]648975[/img]
(周亚夫平定七国乱地图)
窦太后急忙催促汉景帝,汉景帝不能,不得不派使者命周亚夫放弃原计划,带领军队进行救援。是的,周亚夫“会在外面,君主的生活不受影响”,仍然没有去救刘武。刘武左右等待,等不及援军,不得不派他一文一武,两个辅助部长韩安国和张羽领兵拼命抵抗吴楚联军的猛烈攻击。
出乎意料的是,梁国面临着被攻击的危险,这激发了梁军的士气。韩安国和张羽合作得当,一个努力工作,一个稳定的防守(“张羽战斗,安国沉重”)。虽然他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并没有让吴楚联军进一步前进。
吴楚联军攻不下刘武,就北上打周亚夫。周亚夫坚持不打仗,但与此同时,他悄悄派出轻骑兵向南走,绕过吴楚联军,夺取泗水与淮水交汇处的洞,切断吴楚联军的粮道。同时,分兵攻击胶西王叛军,避免胶西王叛军前来救援。
就这样,吴楚联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又饿又怕,军心不稳。
吴楚联军准备拼死一击。他们虚张声势攻打周亚夫军营东南部,安排重兵攻打周亚夫西北部。周亚夫看透了他们的阴谋,把重兵安排在西北部,与吴楚联军作战。吴楚联军大败逃亡,周亚夫追求胜利。又饿又怕的吴楚联军被周亚夫打败了。
后来,吴王刘英被东越王刺死,楚王刘戊自杀,叛乱了七国的其他战场。中央军也赢了。七国之乱不到三个月就平息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刘武在这场战争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他没有拖出吴楚联军,让周亚夫的中央军面对强敌,周亚夫就没有机会切断吴楚联军的粮食道路,也没有机会打击想要帮助的胶西王。
[img]648976[/img]
(周亚夫和他的军队)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刘武这样做实际上是非常被动的,而不是他的主观想法。而且,虽然这场战争胜利了,但他心里很不高兴,把怨恨发泄在周亚夫身上。从那以后,每次进京,他都会在窦太后和汉景帝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后来,当周亚夫担任首相时,他冒犯了窦太后和汉景帝,被解雇,最终羞于自杀。可以说,这与刘武在他们面前不断诽谤周亚夫有关。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两人为七国的混乱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什么客观上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