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唐朝的历史来说,历史上的“黄巢起义”不亚于盛唐时期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只开启了唐朝一个多世纪的困境,而“黄巢起义”则是对日薄西山的唐朝的致命打击。自“黄巢起义”以来,唐朝的景象就像汉末一样,各地将领、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甚至互相攻打。此时的唐朝皇帝,只能做大封王侯,安抚各大藩镇。但这样做终究是杯水车薪,在“黄巢起义”后的二十年里,唐朝彻底灭亡。
公元907年,朱温代唐自立,定国为梁,史料称之为后梁。后梁的建立可以说完全结束了奄奄一息的唐朝。然而,与许多王朝的长期国家不同,历史上的后梁从建立到灭亡只有三代皇帝,到灭亡只持续了17年。后梁覆灭后,五代十国混战局势进一步加剧,导致整个中国大地半个多世纪的灾难。那为什么朱温建立的后梁只持续了17年呢?
@ 后梁维持时间不长,与唐代崩塌后形势的全面失控有着最重要的关系。唐朝死后,可以说是天下大乱。当时以晋北李克用、陇西李茂贞为代表的藩镇,与后梁形成了长期对立的局面。而以岭南、湖南为首的大部分节度使藩镇,则选择向朱温建立后梁称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发现后梁从建立之初就存在不稳定因素。
[img]648130[/img]
由此可见,朱温不愿屈尊于一人之下的想法,显然让他错估了情况。,后梁的建立并没有结束唐末的乱局,反而加剧了各地藩镇的相互斗争和吞并。尤其是当时北方的李克用,可以说是朱温最大的威胁,最终梁亡于李克用之手。这样就不难发现,后梁建立之初,基础就不稳定了。要应对这样一场大乱局,需要一位文治武功俱全的君主,才能带领后梁打破僵局。另一方面,梁开国皇帝朱温显然没有一个杰出皇帝的特点。
[img]648131[/img]
与此同时,后梁只维持了17年,与朱温本人关系密切。后梁建立之初,朱温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削平各地的割据势力,但与一般的藩镇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正是这样的优势,却在朱温手中丧失了。事实上,这与朱温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据史料记载,朱温性格残酷,性格多疑。后梁建立后,这样的性格展现就越来越明显了。
[img]648132[/img]
在他在位的几年里,大量的能臣干将,包括他们自己的养子,都死在朱文的刀下,这使得后梁的统治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理皇位继承人问题的错误使得后梁的情况越来越失控。当时,朱温故意将皇位传给朱友文,但朱温也知道朱友贵对皇位的窥伺。于是便封朱友贵为莱州刺史。朱温没想到的是,这一举动最终导致了灾难。
据《旧五代史》记载,“时左迁人多追赐死,友贵益恐”,而朱友贵则害怕其被害,怒不可遏,转而率军入宫杀死朱温。由此可见,后梁只持续了17年,与朱温造成的内部不稳定有很大关系。朱温死后,局势进一步失控,最终使后梁陷入了叛逆亲离的境地。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朱文没有一代英雄的特点,他残酷的性格最终让他吞下了苦果。因此,朱温死后十年,后梁被李克用攻灭。
[img]648133[/img]
唐朝的灭亡和后梁的建立可以说是五代十国乱局的开始。显然,后梁无法继承唐朝的衣钵。当外部不稳定和内部不稳定交织在一起时,五代第一个政权后梁在三帝十七年后迅速走下了历史舞台。
为什么后梁只持续了17年就灭亡了? 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