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牧野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史书中又是如何记载的?

《益周书·克殷解》简要描述了牧野之战的战斗经历:

周车350乘陈于牧野,帝辛(即周)从。武王使尚父(即吕尚)和伯夫(即百夫长)致师(称为自行车挑战)。王承诺(宣誓,即《书尚·牧誓》),以虎贲、军车驰商人,商人崩溃。商辛奔内,登上鹿台,屏蔽自火。

[img]639255[/img]

这里说,作战前,吕尚和百夫长先“致师”。“致师”是自行车驰近敌的“致其必战之志”,在春秋时期仍然很流行,可能起源很早。这里还说,开战时,只是“以虎贲,军车驰商人”,这应该是事实。此时武王统率领牧野军队,主力军是军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韩非子·初见秦》和《战国策·秦策一》都说:“武王将素甲3000(战国策)和“3000”下有“领”字)。战争一天,他打破了周朝,禽其身。.“素甲三千”就是“虎贲三千人”,“战一日”就是甲子日从早到晚打了一天。当然,在这场战争中,除了以“军车32、虎贲300人”为主力外,还有西方八国之师,似乎数量不多。

[img]639256[/img]

《史记·周本纪》说,周诸侯来会有4000辆车,而商人发兵70万抵抗是夸大其词。“韩非子·初见秦”和“战国策·秦策一”说周“将率领世界甲兵百万”,“与周武王为难”,也是夸张的说法。商在牧野的军队数量确实大大超过了周。《诗经·大雅·大明》说:“殷商之旅,其会(“会”通“于”,旗帜)如林,矢于牧野。但不可能多达几十万到几百万,这是战国时期人们用当时战争情况附会的产物。

尹之兵多而不堪一击,首先是因为殷贵族奢侈腐化,沉迷酒色,政治腐败,重用所谓的“暴德”、“逸德”人,对人民十分暴虐,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以至于军队在战场上倒戈,拥有周武王。《国语·周语》记公谋父说:“商王帝辛,大恶于民,普通人不忍心,欣戴武王,以致荣于商牧。“墨子明鬼下”还说,在牧野之战中,殷人“大家都走了(“大家”原误作“百”,从王引之改正),武王逐奔人宫”。此时殷的军队早已失去斗志,确实如武王《太誓》所说,“纣有亿兆夷人,也有离德”(《左传·昭公24年》所引)。

[img]639257[/img]

二是殷朝对四方夷戎部族的长期掠夺,以及四方夷戎部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此时,西方八国不仅随从武王伐商,还参加了牧野之战;此外,西北荣迪早已进入中原,东方夷族早已“分迁淮岱,逐渐居中土”和“后汉书·东夷传”),这大大减少了尹的统治地位。只有黄河以北的京畿道和黄河以南的“南国”才大大削弱了军事力量。特别是与强大的东夷年复一年的战争,力量消耗了很多。春秋时节,人们说:“纣克东夷而死”(“左传昭公十一年”叔向语),“纣之百克而卒无后”(“左传宣公十二年”记栾武子语)。

与此同时,殷与周边方国之间也存在严重矛盾。殷不仅成为许多方国有罪贵族逃避的地方,也成为逃亡奴隶的聚集地。所以这些方国的国君都要讨伐殷王纣。春秋时节,楚国芋尹(官名)无宇指出:“前武王数纣罪,以告诸侯:‘纣是天下逃主,萃渊’,故夫死了(杜注:“人要死讨纣”)。周利用这一矛盾,号召诸侯联合讨殷。

与此同时,殷与周边方国之间也存在严重矛盾。殷不仅成为许多方国有罪贵族逃避的地方,也成为逃亡奴隶的聚集地。所以这些方国的国君都要讨伐殷王纣。春秋时节,楚国芋尹(官名)无宇指出:“昔武王数纣之罪,告诸侯:‘纣为天下逃主,萃渊源’,故夫致死(杜注:“人欲致死”)。周利用这一矛盾,号召诸侯联合讨殷。

孟子滕文公下说:“周公相武王朱纣,伐奄奄一息三年,讨君,驱飞廉于海角而杀。周公东征所谓“伐奄奄一息,讨其君”。所谓“驱飞廉于海角而杀”,是武王的事。这个飞廉,就是《秦本纪》所说的“八卦”、“飞”古声同通用。飞廉向东撤退时,周师乘胜追击,直到追到海边才被杀。可想而知,杀死有力恶来和善走的飞廉,是经过激烈战斗的。


牧野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史书中又是如何记载的?牧野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史书是如何记录的?

,,,,,,

  • 春秋五霸都有谁?为何会形成春秋五霸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群国纷争,最后秦国统一。周天子势力逐渐的衰弱,让各地的诸侯实力大增,那么当然每一个人都想当老...

  • 齐桓公在春秋霸主中得到了什么神物的帮助?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少助。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执政期间,他选拔人才,实施改革,尊王熙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九合诸侯...

  • 秦穆公亡马的故事:秦穆公亡马的启示是什么?
  • 春秋时期,秦国一夜之间失去了十几匹好马。这些御马又肥又壮,即将装备给军队的军马,有的甚至秦国用大量资金从西域的一些国...

  • 秦武王嬴荡究竟有多勇猛?秦武王的弱点是什么
  •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以后,秦武王便继承了皇位,年轻时期的秦武王其实还是一个潜力股。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不是特别高,在...

  • 秦武王[嬴荡]与自己的力士竞争 结果输了!
  • 秦悼武王,又称秦武烈王,嬴姓赵,名荡(这个也霸气十足),秦孝公之孙,惠文王之子,是秦国第27位国君,也是历史上第二位秦王...

  • 秦昭襄王嬴稷的王后是谁?嬴稷的长子又是谁
  • 秦昭襄王算是大秦帝国甚至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角色,也是个相当重要的人物,要是没有秦昭王,那么秦国的横扫天下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