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三国演义》和《三国演义》哪一部更接近真实历史?毫无疑问,《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正式的历史,当然更接近真实的历史;作为一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具有小说的丰富特点,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虚构和诠释,自然不同于真实的历史。
从《三国演义》的写作过程、书名和写作特点三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三国志》更接近真实历史。
[img]639301[/img]
三国志
第一,从《三国演义》的写作过程来看,《三国志》更接近真实历史,而《三国演义》则是在《三国志》的基础上虚构而演绎的。
我们现在读的《三国演义》是毛宗刚和他的父亲毛伦根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修改和编写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根据西晋陈寿的《三国演义》改变和发展的。
《三国演义》一书的形成经历了三个标志性阶段,分别产生了三个标志性作品。
第一阶段是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这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来源,但这是纪传体史书,记事简短,陈梗概粗糙。
陈寿
第二阶段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它将《三国演义》的历史书发展成为一部历史小说。从这个阶段可以看出,陈寿的《三国演义》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发展和修订,一部正史慢慢衍生出相关的历史小说。
南宋宋人裴松第一次注入《三国志》,增加了许多轶事。传说的色彩和可读性大大提高,历史小说诞生于正史。
三国演义
第二次是《全相三国志平话》,出现在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是民间传说中三国故事的写定本,约8万字。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的规模很大,但整体描述粗糙,文字粗糙,故事情节奇怪,不符合历史记载,名字和地名更荒谬,似乎仍然是民间艺术家的作品,没有文人的润色。显然,经过加工改造,具有浓厚的历史小说特色。
罗贯中
第三次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传说、话本和戏曲故事,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最完整的。到目前为止,历史小说诞生于正史,已经定型。
刘备关羽张飞
第三阶段是清康熙年间,毛伦和毛宗岗的父子对嘉靖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进行了重大修改,情节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仅增加和删除,而且还纠正了回顾、修改文字和改变诗歌和文字。这本书被定为120本书,它取代了旧版本,并广受欢迎。经过这么多的链接和过程,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正式发表。
[img]639302[/img]
诸葛亮
二、从两者的书名来看,《三国志》更接近真实历史,而《三国演义》则虚构而演绎。
从《三国志》的标题来看,《三国志》的意思是“真实地反映和再现三国的历史”。作者将这本书定义为一段积极的历史。自然,在写作过程中,他将始终坚持“真实反映和再现三国历史”的基本原则。它更重要的意义是为后代提供真实的历史,而不是文学意义。相比之下,《三国演义》,顾名思义,是三国时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浪漫,也就是说,写这本书更虚构和解释,主题可以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但具体事件、人物等可以由作者完全虚构、加工、改造和解释,不需要严格遵守真实历史,其更重要的意义是一种文学,而不是历史意义。
[img]639303[/img]
三国人物
三、从写作特点来看,《三国志》更接近真实历史,而《三国演义》则是虚构的、演绎的。
《三国演义》完全是历史小说的写法。作者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适当虚构和补充一些人物和情节,使历史小说比正史更有趣、更可读。同时,历史小说的明显特点是在表达技巧和文字修饰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方便大众阅读。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不能等同于正史,本质上就是“历史小说”。《三国志》作者陈寿的写作特点是叙事简单,记事细致;材料的选择也非常严谨和谨慎,这种治理历史的态度受到历代历史学家的尊重。史学界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纪传体史学名。当然,这样的工作更接近真实的历史。
@ 《三国演义》以历史而闻名,被列为“四大历史”之一。它真实地反映和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无疑更接近真实的历史;《三国演义》是一部诞生于《三国演义》的历史小说,是对三国时期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虚构和诠释,自然不能等同于真实的历史。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哪一个更接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