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十五城换和氏璧划算吗?为什麽和氏璧如此有价值?有兴趣的读者可跟着看一看。
公元前283年,在秦国的宫殿里,一个年轻人举起一块玉石砸在柱子上。秦昭襄王大吃一惊。我们都知道后面的事情。这是赵的故事。
[img]640099[/img]
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人们称赞林相如的使命和智慧。在这里,我们有一个问题。毕竟,和氏璧只是一块玉。秦昭襄王用15座城市交换它值得吗?这应该从春秋战国时期不同于今天人民的观念开始。
们对领土的价值观是,领土代表着国家主权,主权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有了今天的观念,我们不可能理解秦昭襄王的行为。秦昭襄王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它发生在春秋两季。
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
公元前711年,郑国用玉璧换天子给鲁国的许田,用城市换玉璧。在当时的思想观念下,玉璧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城市。
[img]640100[/img]
图:玉璧(陕西历史博物馆)
玉璧是当时的一种 “硬通货”,晋献公用玉璧和宝马向虞国借路,这就是假道伐郭的故事,参见《左传·西公二年》。
在《周礼》中,玉璧被视为“六器”之一。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玉是山川的精髓,具有与天地鬼神交流的灵性。玉璧可以作为载体与上帝的神交流。
“公乃自以,为三坛同乃为功,北方,周公立。植璧秉贵,起诉太王、王季、文王。”——《尚书·周书·金》
这是周公请命的来源。周公向祖先祭祀时,用玉璧作礼器向祖先祈祷。南昌海昏侯墓刘贺的主棺上覆盖的玉璧显示了刘贺的地位。作为当时的高档器具,当时平民阶层不能持有玉璧,所以也有“无罪,怀璧罪”(
《左传·桓公十年》出自 )的说法。
[img]640101[/img]
图:海昏侯墓出土玉璧
同时,玉璧也代表了当时诸侯政权的地位和合法性,其存在意义相当于秦后的玉玺。
大夫,
“衔璧”的大致意思是把玉璧挂在脖子上。当时许国君向楚王投降时,就“衔璧”。这种行为继承了微子启代表向周武王投降,后人用“衔璧”来形容国君投降。
子婴投降刘邦时,将传国玉玺挂在胸前,而南燕末主慕容超则“五宁奋剑而死,不能衔璧而生!”( 出自《资治通鉴·晋纪》 )的感叹。
图:婴儿向刘邦投降
从当时的思想观点来看,能够通过天地代表地位的玉璧的象征意义,绝不是一城一池所能比拟的,更不用说世界闻名的和氏璧了。秦昭襄王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并不过分。
但在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以城市换取和氏璧的行为,更多的是对赵国的战略试探。
当时乐毅还在伐齐。这时,齐国只剩下两个城市没有被征服。战国局势剧烈震荡。秦齐东西两霸格局持续了近30年,迅速成为秦国的主导地位。
此前,通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赵国的军队战斗力迅速提高。他不仅摧毁了战国时期的中山国,而且在五国伐齐中大放异彩。史书记载的秦赵最后一场大规模战争是在赵武灵王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313年。此时,赵国还没有开始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
“十三年,秦拔我林,将军赵庄。”——《史记·赵世家》
公元前287年,虽然赵国参与了联合纵向攻击秦国,但联盟各方都在观望,没有人拒绝第一次进攻。最后,秦国取消了帝国制度的罢工,秦国、秦国和赵国之间没有实际对抗。从公元前313年到公元前283年,秦赵三十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
纵观当时的情况,齐国已经被打死了,燕国和秦国之间没有矛盾和冲突。只有赵国和秦国有实力对抗秦国,秦朝王没有底。
没有底。当已经成为主父的赵武灵王安全离开秦国时,“秦人大惊小怪”(《史记·赵家》)笼罩在秦国人心中对未知的恐惧。
[img]640102[/img]
秦昭襄王对赵武灵王心中仍有顾忌。他既没有理由也不敢贸然攻击赵国。在这种情况下,他以改变的名义测试了赵国。如果赵国不把和氏璧送到秦国检验货物,秦国可以有理由攻击赵国。小规模战争测试赵国。这就是所谓的著名教师。
全世界都认为秦昭襄王并不是真的想给城市,看来这是个谬论。
第一,完璧归赵故事的来源在《廉颇林相如列传史记》中,秦昭襄王不想给城市的表现都是“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赵城”,都是林相如自己的主观猜测,秦昭襄王没有违约。
第二,秦昭襄王是真心的新欢和石璧,才会“秦王大喜,传来美人及左右,左右都叫万岁。”这就像一个女人去买衣服。当她买到物有所值的衣服时,她自然会高兴。秦昭襄王的心情大致是这样的。在林相如看来,这种喜悦是违约的,可以用恶棍的心来衡量君子的肚子。
[img]640103[/img]
第三,秦昭襄王答应林相如出具的所有条件,斋戒、九宾大典,都是渴望得到和氏璧,但这并不意味着秦昭襄王要违约。
第四,最重要的是林相如派自己的随从换成平民的衣服,把和送回赵国,这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做法。根据赵武灵王使秦的经历,秦昭襄王必须派人严格看管林相如使团,林相如的随从换衣服出门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果秦昭襄王有夺取和氏璧的想法,他可以派往沿途的关卡搜查追随者。毕竟当时“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以此为借口从追随者那里拿到和氏璧,然后说是被查获的赃物,赵国只能吃哑巴亏。
林相如之所以如此害怕秦昭襄王的违约,其实是因为秦昭襄王拘留了楚怀王。年轻的秦昭襄王冲动让全世界都觉得他不相信。这种观点也深深体现在林相如的脑海里。不管怎么看秦昭襄王,林相如都不顺眼,任何举动都觉得是阴谋。
众所周知,秦国没有给城市,赵国也没有给和氏璧。在双方没有任何信任基础的情况下,这笔交易永远无法实现,秦国第二年开始攻击赵国。
秦昭襄王十五座城市换和氏璧划算吗?为什么和氏璧这么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