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听说过“坐着不动”这个词。它描述了一个人非常严肃,或者那个人非常克制和紧张。我们也知道坐着这个词。据估计,这两个词现在已经成为坐在椅子上、双腿平坦、胸部、腹部和眼睛不斜视的形象。事实上,如果你想看到这个形象,你必须等到东汉末年,坐的不是靠背和扶手的椅子,而是类似马扎的“胡床”。我们知道的椅子形象可能要到唐宋时期才能推广,而是到了唐朝,人们才开始有椅子这个词。
那么在唐宋之前,你基本上是怎么坐的呢?很简单,就是坐在地上,哦,当然,为了不太不舒服,有人会给你提供一个小垫子,但当时棉花还没有进来,说垫子能提供多少缓冲还不得而知。
在古代,坐着更致命。估计看古装剧比较认真,或者看日剧比较关注。或许练过柔道空手道的人都知道真正坐着是什么状态,让脚伸直,然后坐在脚踝上,腰背挺直,手自然放在腿上。有兴趣的可以练,不比觉得这是日本的坐法。其实在古代,这是最严肃的坐法。这样坐在一些重要的场合。这种坐法只是想想就死了,古人有时候会谈这个坐半天,估计起来整条腿都没有感觉。这种坐姿只是想想,古人有时会坐很长时间,估计整条腿都没有感觉。古人经常通过一个人的坐姿来判断那个人的态度。
为什么这种坐法如此“反人类”,以至于你不能盘腿坐着?事实上,这是可以的,但盘腿坐着放松是一种放松。当时,这种坐法也被称为“胡坐”。好吧,坐在这里会变成胡人。如果你不想被视为一个粗鲁的人,你必须认真正确地坐着。但是当你放松的时候,谁还在乎胡不胡呢?我们在许多唐代古画中看到了这种坐法。
在古代,孔子是最接近礼仪的。据《论语》记载,孔子有一个叫原壤的老朋友。他约好孔子去他家见面。孔子应该约好到达。然而,当他进门看到老朋友的坐姿时,孔子非常生气,胡子是直的。原壤是怎么坐的?他坐着的时候腿分开了,不知道是特意分开腿舒服还是干脆胡坐,还是屁股着地,坐得很放松。孔子觉得这种坐法极不尊重人,而且他是自己的朋友,于是直接上前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老而不死是贼!一边骂一边用棍子敲打老朋友的坐姿。也就是说,老朋友会被孔子骂,如果别人估计孔子会直接刷袖子。
如果你不习惯坐着,你会觉得比站着更不舒服。你可以想象军事训练站的军事姿势,坐着几乎是一样的。初学者甚至全身肌肉紧绷,还要忍受全身重量压在脚上的疼痛。刚学会坐十分钟以上是极限。当我们看到古代记录时,说谁坐着晕倒,不要嘲笑古代人的虚弱。按照坐着的方式,坚持几个小时是坚定的。
古代坐着是怎么坐的?为什么坐久了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