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绰出身契丹贵族,父亲萧思温是开国皇后关于律平的侄子,生母是辽太宗的女儿燕国公主,所以萧绰出身高贵。
虽然萧绰是个女儿,但她从小就表现得很好。她很聪明,遇到困难时从不退缩。相反,她积极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萧思温没有儿子。看到萧绰的表演后,他认为萧绰是一个能够荣耀门楣的人。所以他不仅教她读文字和断字,还教她军法和骑射。
[img]638652[/img]
当时辽国政局不稳,辽穆宗继位后残酷暴虐,滥杀无辜,朝野上下一片恐慌。
969年,辽穆宗带着侍中萧思温等重要官员前往黑山狩猎,被附近的侍中杀害。事件发生后,萧思温利用自己的权威保密。在他的操作下,与他有着深厚友谊的耶律贤第一次到达并登基为辽景宗。
耶律贤感受到了萧思温的支持,在给他加官进爵的同时,还将他16岁的女儿萧绰召入后宫,封为贵妃。
萧绰原本外貌娇艳,仪态万方。再加上才华横溢,因此深受耶律贤的重视。很快就举行了盛大的卷封仪式,并将她封为皇后。
萧思温一跃成为最显赫的皇室亲戚,在朝鲜更是权势熏天。然而,在不到一年的好日子里,当他第二年陪耶律贤去长山狩猎时,他被山贼杀害。
当然,后世学者普遍认为萧思温的死绝非意外。然而,目前还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他死于谋杀。
遇到大不幸的萧绰,很快就成熟了,变得坚强了。她看到朝廷互相争斗,耶律贤因体弱多病,对政治不感兴趣。为了巩固皇权,萧绰决定模仿开国皇后的律平,积极参与军政事务。
耶律贤并不反对萧绰的决定。特别是当他看到萧绰在短时间内有序处理朝廷事务,朝臣也屈服于她时,他默许了她的行为。
萧绰并不独断专行,她经常鼓励大臣们提出建议。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她一定会召集大臣们一起讨论重要的事情。
耶律贤从不干涉萧绰的决定,即使萧绰通知他,他也只说“知道”。
[img]638653[/img]
后来,耶律贤干脆招募了负责历史博物馆的学士,命令他在发表文件和记录皇后言行时称之为“我”。从那以后,萧绰和耶律贤在地位上平起平坐,在朝中发号时更有威严。
公元982年,耶律贤在狩猎途中突然生病。临终时,他立遗诏命令皇帝长子耶律隆绪继承皇位。与此同时,考虑到耶律隆绪没有执政能力,他命令萧绰为摄政。
今年,耶律隆绪10岁,萧绰才29岁。
在古代,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外戚干政的局面。此外,辽国的宗室亲王总是贪图王位,没有人能保证他们不会颠覆朝廷,夺取王位。
在内外交困难的时候,萧召来了南院大王耶律斜和枢密使韩德让,摆出一副孤独无助的样子,流着泪问他们:“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怎么办?”
耶律斜云和韩德让哪里看到女人哭,于是双双向萧绰发誓:“信任臣等,何必担心!”
萧绰听说后止住了眼泪,然后把军权交给了北院大王耶律休哥,让他留在南京,统治南方军事和地方事务。
至耶律斜云,负责宗族贵族和内政事务的总管。
随后,萧绰又下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
就这样,萧绰借此机会夺取了王亲贵族手中的兵权,轻松解决了内部隐患。
据《辽史》记载,萧绰小时候就和韩德订了婚约。后来因为被召入后宫,成为皇帝的女人,她和韩德的婚约就结束了。
[img]638654[/img]
萧绰新寡后,为了在处理政治事务上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帮手,他模仿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私下告诉韩德让你我已经结婚了,我愿意和你重建旧的,我的儿子也是你的儿子。
韩德让此时已有夫人,对萧绰这一大胆表白,一时顾虑重重。
萧绰猜透了韩德让的心思,暗中遣人秘密除掉了韩德让的妻子。
这样,两人都恢复了单身。韩德让他最终倒在萧绰石榴裙下。从那时起,他们就像一对夫妇。萧绰不仅让耶律绪像父亲一样隆事,还将他提拔为禁军总司令,让他负责皇宫的守卫。
有了这种关系,韩德在政务上尽了最大的努力,提出了许多有利于辽国发展的政策,辽国自成立以来也呈现出最繁荣的局面。
在一直与辽国对峙的北宋,听说萧绰和韩德让的魅力后,他们认为萧绰如此不守妇道,一定会让辽国人对她不屑一顾,甚至异想天开地认为辽国此时一定是一团糟。@ 北宋认为应该借此机会夺回燕云十六州。因此,经过一番准备,北宋向辽国发起了“雍熙北伐”。
起初,萧绰故意忽略了北宋的进攻。宋军再次进入辽国腹地后,她来到瓮中捉龟。
宋军见辽军稀稀拉拉,也不恋战,所以他们更坚信辽国内部一定有大问题,士气高涨,一路疾行。
萧绰见时机成熟,兵分三路,朝宋军合围。
与此同时,她还穿着盔甲上阵,与宋军正面交锋。耶律休哥被命令绕过宋军,切断宋军的水和粮食。
就这样,宋军腹部背部受敌。再加上粮草不济,很快就被辽军打得四散而逃。
宋军看到大势已去,只好班师回朝。辽军收回了他们以前占领的领土。
公元1004年,萧绰见皇权稳定,国家繁荣,决定向北宋报仇。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她率领20万大军亲征,攻打了与北宋都城开封仅一河之隔的禅州。
在寇准的带领下,宋军视死如归,杀死了辽国先锋萧挞凛。
萧绰见此,明白与宋军作战难有胜算,经过深思熟虑,她派使者到宋军阵营,表示愿意议和。
宋真宗害怕战争。听说后,他喜出望外,反应积极,于是与辽国签署了“禅渊之盟”。辽国每年获得10.2万银和20万丝。因此,辽国“反败为胜”。
1009年,萧绰见耶律绪隆37岁,政务处理日趋成熟。于是,她把皇权还给了耶律绪隆,准备退休到南京安度晚年。不幸的是,在路上,萧绰突然生病,在宫中死亡,57岁。
朝中能臣众多,萧太后是怎么让他们听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