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文物出土后会受到精心保护,或放入博物馆或收藏。唐代开元“黄河铁人”可永济出土,自出土后露天放置在岸边,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
1989年,四头铁牛在山西古渡口蒲津渡出土,距永济市15公里。这四头铁牛每头高约1.9米,长约3米,宽约1.3米,每头重约30吨,加上底盘和铁柱,每头铁牛可重70吨。与此同时,这四只铁牛,形态各异,牵着他们的铁人也有不同的造型。“黄河铁牛”是我国重量最重、历史最早、工艺水平最高、造型最美的铸铁牛文物,在国内外极为罕见。
这四头铁牛是唐朝开元时期唐玄宗李隆基下旨铸造的。原来有八头,放在黄河两岸,今天从山西到陕西搭起了一座浮桥。元朝时,浮桥被战争摧毁,只剩下岸两岸的铁牛。后来,由于三门峡水库蓄洪,河床淤积,河水向西移动,八头铁牛被埋在历史的长河中。
[img]638422[/img]
1989年,“黄河铁牛”终于被发现,但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铁文物的保护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实际施工中遇到的困难远远超出了预期。专家们也很难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这些“铁牛”。
经过几次争论,有关部门选择了山西省文物局的保护方案:当地改进,即铁牛、铁人、铁柱从原地提高12.2米,恢复原外观,露天展示;唐明时期建造的石堤、台阶等其他遗迹也将在地面上恢复,原址将回填埋葬。形成今天看到的情况。
[img]638423[/img]
虽然距今1300年的“黄河铁牛”已经放在岸边,没有特别的保护,但它给了我们这些游客近距离接触文物的机会。就像这些铁牛一样,他们仍然想站在黄河岸边,保护人民。
黄河铁牛经历了1300年 依然完好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