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是历史上一个曾经幅员辽阔的强大国家。在最强大的时期,它的领土从北到贝加尔湖,从南到阿姆河流域,从西到咸海,从东到辽河。如此庞大的游牧民族政权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250多年,深刻影响了整个亚洲的历史文明进程,为人类特别是古代亚洲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不妨简单了解一下这样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游牧民族的前世和今生。
突厥起源
唐代文史大家李延寿写的《北史》记载,突厥原本是匈奴的一支。由于部落冲突,突厥部被摧毁,只留下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敌兵砍掉孩子的四肢,扔到荒野里。我想被一只母狼救下来结婚。后来,母狼生了十个孩子,成为了突厥的祖先。当然,这种可靠性不大,人狼结合完全违背了生物学。
然而,唐代的另外两部经典《周书》和《酉阳杂乱》也记载,突厥人与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可以推断,突厥部落应该以狼为图腾。
史学界相信突厥应该是柔然国的附属国,专门为君主国柔然国锻造武器,也被称为锻奴。
北魏正光三年(522),突厥部首领阿斯纳带领民族参加了柔和保护和对抗高昌的战斗。突厥逐渐出现在历史书籍中。
突厥和西魏
突厥人第一次接触中原汉文明是西魏大统十七年(551)。为了吸引周边国家联合对抗柔然,解决边境危机,西魏文帝元宝炬将长乐公主嫁给了突厥阿史那土门。双方等于和亲,共同派兵西魏大统十八年(552)打败柔然,成为漠北新的霸主。
南北朝时期,西魏和东魏分庭抗礼,都希望利用突厥的强大力量消灭死敌。突厥帝国是把握中原文明内乱的有利时机,开始拐骗双方,发展壮大。
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隋开皇元年(581),隋杨帝杨坚取代周自立,停止向突厥示好纳贡,双方对抗甘肃。开皇三年(583)突厥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很快东突厥依附隋文帝。
直到唐朝,中原文明才处于对突厥的主导地位。虽然中间有摩擦对抗,但中原汉地一直稳定。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唐显庆两年(657),西突厥灭亡,林德元年(664),东突厥更名为大都保护府。
突厥人去了哪里?
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曾经繁荣了一段时间,但也是昙花一现。在中国历史上以惊人的姿态留下惊人的一瞥后,它逐渐消失并流落在草原上。例如,匈奴、鲜卑、契丹、党项等。
突厥人也是如此。现在国际公认的说法只能用突厥语来定义。包括鞑靼人、维吾尔族、土耳其人、哈萨克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
2009年,国际突厥研究所成立,与各种突厥语言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追溯和研究突厥的历史,对突厥文明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突厥人还在吗?现在在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