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作者王安石是北宋政坛的杰出人物。在北宋长期存在弊端,文武薄弱的时候,他以千千万万人的气魄进行了改革,为北宋注入了新鲜血液。
[img]635469[/img]
然而,他的变化却备受争议。
有人说,虽然王安石尽了最大努力实施改革,但他还是失败了。更重要的是,他甚至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咎于他的改革。虽然王安石受到批评,但许多外国学者认为他是“11世纪中国伟大的改革家”。北宋的一位风云人物受到了如此不同的评价,这真是令人费解。
事实上,王安石的变法过程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用成功或失败来评价。
如果他的计划根本没有实施,或者在实施过程中被迫停止,这可以被称为失败。但事实并非如此。
[img]635470[/img]
西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参与政治事务,并在朝廷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虽然朝廷中的顽固派非常不满,但在神宗皇权的压制下,他们不得不保持沉默。变法持续了十多年,直到元丰八年(1058年)神宗死亡。
当时,哲宗即位,高太后控制了政府。在一朝一朝的情况下,新法律被停止。虽然新发展没有长期实施,但王安石在过去十年的变革中也取得了许多成就。即使结果没有达到惊人的水平,也不能简单地评价为失败。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所以,从这两个方面开始。
[img]635471[/img]
富国:在改革之前,北宋的国库很穷。在封建社会,祭天仪式可以说是一流的事件,不能粗心大意。然而,北宋非常尴尬,以至于他们甚至不能在仪式上给官员奖励。这真是一种笑声和慷慨。改革后,情况就不同了。国库的收入显著增加。
虽然与前朝繁荣时期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库银5000万元以上的余额足以使北宋朝廷挺直腰板。此外,该国的可耕地面积大幅增加,甚至达到7亿亩。在封建社会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下,耕地面积增加的好处不言而喻。
强兵:虽然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出身行军,但北宋的军事实力真的很难上台。宋太宗登基后两次北上攻辽,但都失败了。从那以后,北宋屡战屡败,连一个小小的西夏都拿不下来。新法实施后,军队在王安石的策划下增加了禁军裁员,逐渐有了新的氛围。
军队实力增强后,试探性地与西夏发生了几场激战。虽然这些战斗赢了又输了,但西夏却非常害怕北宋。特别是西宁六年(1073年),北宋将军王韶率领军队进攻,直接杀死数千名敌人,收复河黄地区(今青海东部)失地,扩大了北宋边界2000多英里。
这场战斗打出了北宋军队的赫赫军威,让周边国家收起了对北宋的低估。
那么,既然改革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为什么很多人说它失败了呢?这还谈到了王安石和司马光在当时朝廷之间的矛盾。他们都是神宗皇帝的大臣,他们都支持改革和振兴国家的主张。然而,尽管他们都支持新政策,但他们对新政策的具体问题有相反的看法:
王安石的重点是新政的作用。只要新政能使国家富强,他就会不顾一切地实施;司马光正在考虑新政的实施。在他看来,无论新政多么好,都应该一步一步地实施。如果我们过于渴望快速成功和立竿见影的利益,就很难避免与人民争夺利益,让朝鲜的中小人利用漏洞。
如果宋神宗能够在两人之间和谐,使他们能够共同为国家效力,他们之间的矛盾就不会太激化。虽然他们有不同的政治观点,但他们都有一颗以世界为己任的爱国主义心。不幸的是,宋神宗年轻轻浮,根本不懂善良的真理。
在他表示支持王安石后,他贬低了所有持反对意见的大臣。虽然表面上的阻力降低了很多,但这使得新法律更加不受欢迎。这使得神宗死后,新法律被完全撤回,王安石的苦心付诸东流。
神宗死后,哲宗即位,司马光被重新启用。正是在他重新登上相位的那一年,他的政敌王安石去世了。虽然他废除了所有的新政,但他仍然钦佩王安石。王安石死后,他出人意料地向朝廷上演,要求对王安石给予厚厚的养老金以示尊重。
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只是政治观点不同,没有私人恩怨。神宗皇帝用这么少见的两个人才来浪费一个,真的很可惜。
[img]635472[/img]
虽然新法律被废除,但国家事务并没有改变。司马光和王安石相继去世后,北宋从未有过像两个人这样的人才。哲宗死后,由于哲宗没有孩子,他不得不立哲宗的弟弟赵霁为皇帝。赵霁是臭名昭著的书画皇帝宋徽宗。
当王安石实施改革时,反对他的人暗中喊道,新政实施后,世界将陷入混乱。然而,从新政实施的那一天起,已经三十一年了。在过去的31年里,更不用说没有外敌入侵,中国甚至没有发生过更大的农民起义。
然而,宋徽宗赵霁上台后就不一样了。即使新政被废除,他也只用了27年就把祖先美丽的国家交给了金国。这样,问题就很清楚了。虽然王安石的改革有得有失,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国内矛盾,增强了北宋的国力。
赵霁就不一样了。为了他的艺术追求,他忽视了公众,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当时人们把北宋的灭亡归咎于王安石,其实是为了掩盖惠宗赵霁的错误。那时候,为皇帝赞美美德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把敬业的英雄当成皇帝的挡箭牌,那就太糟糕了。
参考资料:
【《宋史》、《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的变化是什么? 为什么后人把北宋灭亡归咎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