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裂各国削弱诸侯,刘邦联合诸侯击败项羽,恢复战国格局。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所谓分封,就是把自己的地盘分成别人,封爵建国,这就是所谓的分裂土,封爵建国。然而,项羽所做的并不是这样的分封。这些领土不是他的,而是别人的。
巨鹿之战前,六国全部复国,这是陈胜死后形成的局面。然而,在六国中,楚国实力最强。当时的情况是,六国承认楚国是六国反秦联盟的盟主。巨鹿之战的情况是,秦军在张寒的带领下围攻赵国,各国派兵救援。然而,楚国的军队实力最强,其他五国都是楚国的第一个。但在地位上,各国平等,没有区别。
项羽杀死宋义,在巨鹿之战中一举击破秦军,迫降张邯率领的20万秦军。从那以后,其他五国军队的将军们爬了进来,来看项羽。与此同时,刘邦带领楚军从武关进入关中,绕过秦国出中原的主要通道,即函谷关,迫使秦王子婴向他投降。被赵高扶立后,子婴自去帝号,降为秦王。但楚军是灭秦的主力,@ 其他国家尊楚怀王为义帝,但总体格局仍是六国各自为政,楚国只是盟主。
也就是说,在巨鹿之战前后,六国都是独立的,不是楚国的下属,而是在反秦的共同立场下结盟,楚国是盟主,楚军是反秦的主力。即使楚怀王被尊为义帝,六国仍然是独立的,楚国没有直接命令其他国家的权利。各国的国王基本上都是战国时期的皇室后裔,和楚国一样。
此时,楚军控制的唯一无主土地实际上是秦国的故乡,即关中地区。根据项羽和刘邦出兵前楚怀王的协议,先入关者为王,刘邦应为秦王。项羽完成灭秦任务后,应返回楚国,继续担任他的将军。但项羽在逼降章邯时,曾向章邯承诺,只要章邯投降,入关后,就要立章邯为秦王。就这样,与楚怀王的约定相冲突。
进入关中后,刘邦约定三章恢复关中秩序,稳定局面,派兵占领函谷关,即不希望其他国家和项羽军队进入关中,准备按照楚怀王的约定在关中当秦王。然而,项羽带领军队打破了刘邦军队驻扎的函谷关,拆除了函谷关,强行进入关中,焚烧了秦宫,肆意抢劫,然后带领军队出关,回到中原。
这时,项羽进行了所谓的分封。事实上,他不是分封的。他不是自己的领土,而是六国王室的领土。他主要将各国的领土分为几个国家,以便自己控制。例如,秦国分为三个,包括刘邦的汉王,实际上分为四个,齐国分为三个,赵国分为两个,魏国分为两个,韩国分为两个,战国时期最弱的韩国也分为两个,楚国也分为四个,除了他的西楚,还有临江、衡山和九江。
这样,各国普遍感到不满。例如,刘邦,认为自己应该是秦王,王关中,却被封到汉中去当汉王,他当然不满意。胶东王和济北王一分为三后,齐国多出来了。战国时期,齐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国和强国,毗邻项羽留下的西楚国。齐国非常不满意。分封刚结束,项羽刚回到自己的西楚国都城彭城,齐国故地的三个国家就打起来了,项羽赶紧率兵平定。
刘邦进入汉中才四个月,就从汉中出兵。在攻关过程中,他先后击败了张寒,迫使张寒退守都城废丘,被困在孤城。塞王和翟王很快直接投降了刘邦。随后,刘邦发布号召各国共同讨伐项羽的号召。原六国王室为王的诸侯国很快就倒向了刘邦,与刘邦结盟,共同反楚。也有一些诸侯原本是各国的将领,也被项羽封王,其中一些诸侯忠于项羽,成为刘邦的主要进攻目标。
@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战国时期的所有国家都恢复了战国时期的格局,但项羽以武力为后盾,强行调整诸侯封地,增加了一些小国,削弱了各国原有的势力。项羽虽然向后退了一步,但与战国时期相比,项羽实际上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刘邦当时的做法是承认各国对各自领土的主权,希望建立以刘邦为盟主的反楚联盟。
刘邦消灭项羽后,当时的格局其实是一样的。除了一些在楚汉战争期间早期投降或支持刘邦的诸侯国外,大多数其他六国都恢复了战国时期的格局,只有楚国的衡山和九江留下了。然而,与战国时期不同的是,此时的国王不是战国时期的王室,而是刘邦自己的子女和他手下的少数将军,如卢万和韩信。
在数量上,项羽强行调整各国封地后,全国出现了18个诸侯国,除了西楚作为霸主外,还有17个诸侯国。刘邦消灭项羽后,当时有十个诸侯国,其中齐国、赵国、燕国、韩国基本恢复了战国时期的格局。诸侯数量少,各国实力自然更强,对汉朝中央的威胁自然更大。这就是为什么楚汉战争结束后不久,齐王韩信首先被降封为淮阴侯,即齐国领土雄厚,实力雄厚。如果韩信叛乱,这将对汉朝中央政府构成潜在的巨大威胁。
因此,刘邦原计划在洛阳定都。陆贾建议他不要定都洛阳,而要定都关中。原因是,在当时各诸侯国分立的情况下,如果六国联合反秦或刘邦领导的各国诸侯再次共同反楚,即关东诸侯联盟,共同对抗汉朝中央政府,汉朝没有全胜的把握,洛阳没有风险,容易受到攻击。定都关中意味着恢复战国时期的格局。汉朝中央政府处于秦国的境地。即使关东诸侯联合反汉,只要汉朝依靠潼关进行防御,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项羽的想法和意图实际上与秦始皇相同,即削弱各国,逐步走向全国统一。然而,秦始皇的做法更加激进。消灭六国后,他直接建立了县制,项羽的做法稍有落后。首先,他将诸侯国分为许多小国,然后逐一消灭,建立县制统一国家。然而,项羽的渐进做法也失败了,刘邦恢复了战国格局。在此期间,每个诸侯国都包括几个县的地盘和人口,实力相对较强。
直到汉景帝时期,这个问题才开始解决,引发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平定后,继续调整,将诸侯国划分得更小。一般来说,这一时期的诸侯国地图相当于汉朝直辖的一个县。但在汉武帝时期,再通过推恩令,进一步缩小,基本上诸侯国的面积只相当于一个县。此外,自汉景帝时期以来,各国不断被迫将县献给中央政府。汉武帝时期,各诸侯国基本被周边中央直辖县包围,无法制造混乱。
项羽以削弱诸侯为主,刘邦以诸侯为主,击败项羽,恢复战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