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解散湘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招募军队并为朝廷做出巨大贡献后,很少有将军像曾国藩一样主动解散军队。
[img]627662[/img]
(曾国藩)
这些将军不愿意解散军队,主要有两个考虑因素:一是手持兵权,继续有所作为。毕竟皇权并不是真的是“上帝给的”,而是在枪杆里打出来的。别人可以当皇帝,只要他们有足够的力量,他们也可以当皇帝。第二,我也想成为忠臣,忠于皇帝,不让皇帝烦恼。但自古以来,皇帝就喜欢过河拆桥。他们害怕英雄,总是找理由杀死英雄。功臣要想保住小命,手中必须有兵有权。
然而,无论出于什么考虑,将军们都会坚持自己的军事力量。最终的结果是,战争将再次战斗,直到一方完全摧毁另一方,军事力量完全掌握在胜利者手中。或者从那时起,它引发了世界的混乱,并开始了另一轮更残酷的战斗。
但是曾国藩攻下天京后,他主动解散湘军,至少把大部分人遣散回家。
那么,曾国藩为什么要失去兵权呢?即使他不想自大,难道他不怕被过河拆桥吗?
当然,我们知道曾国藩解散了队伍,主动失去了兵权,但他并没有被过河拆桥,而是过着美好的生活,没有受到任何打击。
曾国藩反其道而行之,没有像古将军那样,死死抱住兵权不放,为什么他竟能得到善终?
[img]627663[/img]
(慈禧)
在我看来,曾国藩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奇迹,有几个原因。
首先,慈禧想用汉人大臣代替满人大臣。
慈禧是通过政变上台的。与此同时,她是在以易为代表的皇室成员的支持下上台的。虽然她杀了八大臣。但她将再次面临皇室成员的威胁。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古代上位太后的一般做法是重用母亲的家庭。包括东汉掌权太后,甚至武则天。他们利用母亲的家庭来压制皇室和朝鲜大臣。但慈禧不能依靠这个。她母亲的家庭没有什么力量。没有人能在朝鲜掌权。这条路坏了。
然而,慈禧太后不得不培养自己的力量。这时,她看到汉族大臣在抗击太平军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她想提拔这些汉族大臣,用他们来对抗满族大臣。并与皇室成员易等人竞争。
就这样,曾国藩等湘军将领,没有受到打击。
第二,曾国藩只解散了勇敢,所有的将军都留下了。
曾国藩当时解散了湘军的勇气,将军们留下来,被朝廷任命为各地的官员。这些人包括李鸿章、左宗棠、彭玉林、刘坤等重要大臣。后来,他们都担任各省的总督、巡抚和朝鲜重要大臣。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0多名这样的人。
可以说,这是曾国藩非常强大的杀戮动作。毕竟,士兵们很容易聚在一起。培养一个重要的将军并不容易。曾国藩留下了将军,实际上留下了湘军最重要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实际上害怕打击湘军将领。毕竟,他们会担心这些湘军将领会团结起来,给自己制造麻烦。
[img]627664[/img]
(李鸿章)
第三,湘军似乎已经解散,但实际上已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军种。
曾国藩确实解散了湘军,但汉军并没有消失,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等也出现了。这些军队实际上是湘军的一个变体。换句话说,湘军似乎解散了很多,力量也减少了很多。但军队以另一种形式生存了下来。这样,朝廷就不会害怕,但也会保持自己的力量。
第四,朝廷需要利用曾国藩和其他湘军将领。
当时的清朝,不仅地方起义、暴乱,外国列强也入侵。清朝的八旗军,包括绿营军,已经失去了战斗力。要消灭这些风起云涌的起义军,打击外国列强,我们只能依靠汉族军队。
@ 如果慈禧此时过河拆桥,一定会让所有汉军将领的心寒,汉军将领将不再为朝廷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真的很混乱,清政府可能会提前结束。
(参考资料:《清史稿》《湘军史》)
为什么曾国藩解散湘军不怕朝廷过河拆桥? 事实证明,他们真的不敢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