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北伐曹操时,世界大势
关羽北伐曹操历史上被称为襄樊之战,是魏、蜀、吴三国势力重组的重要战役。它的重要性仅次于赤壁之战,或者说是赤壁之战的延续和夷陵之战的前哨。公元219年,即建安24年春,占领益州的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在马超西凉骑兵、黄忠、严燕等猛将的带领下获胜。曹操的势力退出汉中保卫势力。与此同时,孙权还解决了内部领土内的山越部落,获得了交州、江夏、长沙、桂阳等新疆域,孙权的实力也在增强。魏、蜀、吴三国的国力和疆域相继消失,打破了赤壁之战建立的孙刘联盟的平衡。
[img]626800[/img]
刘备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主要依靠十年前龙中对诸葛亮的规划,以益州和荆州为北伐基地。通过益州天府之国丰富的兵力和粮食,汉中占据了从天水到长安的马匹产地。万城和洛阳在荆州基地直接攻击中原地区,最后两个方向相遇。但这一战略最大的缺点是分兵。益州和荆州有1000多英里远的战略协调,无法保证。同时,为了保证出发基地的安全,必须加强与孙权的联盟。
从关羽荆州兵技战术的角度分析北伐胜率
关羽是一位全能的将军,非常擅长指挥和训练步兵、骑兵和水兵。荆州属于南方河网众多,马匹稀少,关羽军队3万余人,主要是步兵和水兵。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俘虏等步骑三万送江陵,但城市未拔。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关羽的主力部队不是骑兵部队,而曹操派遣的七军是步兵和骑兵的混合部队。由庞德领导的西凉马组成的骑兵统领。庞德出生于西凉,擅长骑射,所领导的骑射兵团也对关羽构成了最大的威胁,关羽也被庞德射中了额头。
骑兵也在关羽的部队中,但规模很小。自从关羽参军以来,主要的亲兵是500名校刀手,即由长柄大刀组成的重兵部队,对骑兵和步兵都有克制作用。那么,为什么庞德在襄樊战争开始时因为失败而被俘?主要原因是禁令失去了地理位置,步兵和骑兵分散。作为山东青州兵,于禁与西凉降庞德的团结与合作也出了问题,以至于关羽利用水兵的力量,在山洪一战中取得了胜利。
《三国志庞德传》记载,曹仁让庞德屯扎在樊城后面的十英里处。当时,汉水连续十天暴涨,庞德和其他将军避开了高岗。也就是说,北方的于禁和庞德没有预测汉水发水的规律和力量。但这场胜利只是战术上的胜利,关羽没有获得战略优势。
关羽继续围困曹仁,双方从野战发展为围城拉锯战。山洪来得快去得快,所以水军带来的军事优势不能长期存在。曹操派平寇将军徐晃率领并州铁骑等驻军,从南阳出发救平南将军曹仁,兵力大大超过关羽部队。魏国援军不断从洛阳和许昌进入前线。曹操皇家驾驶亲征率主力从洛阳抵达摩陂河南佳县,并先后派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进入偃城,全部隶属于徐晃指挥。
徐晃在兵力充沛的情况下,全军准备攻占关羽的制高点四冢。关羽亲自带领步骑5000出战。但徐晃的骑兵和重装步兵在兵力和装备上都优于关羽。关羽军队抵挡不住骑兵的冲杀,准备退入深沟和鹿角堆积的营地。然而,当徐晃利用关羽军队退入营地混乱时,他用步兵填补了沟渠和马踏联营,杀死了关羽部长胡秀和傅芳。
关羽的失败为北伐的失败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羽在这场战斗中多次战亡,精锐部队损失惨重。
二是关羽部队锐气受挫,不得不南撤。
第三,荆州兵团以水军和步兵为主,在同等条件下很难击败北方骑兵占主导地位的魏国军队。
远程武器的重要性
从先秦到唐朝,步兵克制骑兵主要依靠远程武器弩和弓,特别是弩的发明是中原汉族对战骑兵的重要武器。弓需要非常大的手臂力量和长期的训练来增加攻击能力。
然而,弩的训练要快得多。通过用脚拉动弓弦,对手臂力量的要求不是那么大。此外,中国弩增加了类似于准星的装置,大大提高了命中率。蒙田率领的秦军可以轻松占领河套地区。
[img]626801[/img]
诸葛亮发明的诸葛弩是三国时期中国军事武器的发展。在
《魏氏春秋》记载诸葛亮改进弩武器,称为元荣。以铁为矢,矢长八寸,弩十矢。弩武器可以发射十个弩箭,这是骑兵的致命歼灭武器。江陵出土了黄武元年弩机,但诸葛亮弩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关羽部队。相反,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用弩箭射杀了魏国将军张和。
弩的装备使诸葛亮的军队在与魏骑兵的战斗中获得了技术优势。不幸的是,诸葛弩现在已经消失了,生产方法也不为人知。除了步兵被徐黄的骑兵克制外,关羽北伐曹操失败的原因也是没有大规模装备远程武器的重要原因。面对徐黄快速进攻的骑兵,在鹿角的防守下仍然被打破,即关羽缺乏远射武器防守。
关二爷作为汉寿亭侯,信仰上以汉为正统,认为曹操和孙权都是篡权者,所以忽略了外交联盟的作用。训练部队时,没有加强破马军训练和步兵远程武器装备。这与岳飞从荆州攻击后在盐城取得巨大胜利的情况非常不同。他使用长兵器和盔甲来克制金国铁浮屠等骑兵。关羽在兵种克制和技战术上已经输了。
襄樊战关羽忽略了一件武器 结果导致自己先赢后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