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司马懿用一句话就断定诸葛亮的生命不久?

你真的了解司马懿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首先,历史上确实记载了这件事,而不是《三国演义》的小说。

比如《晋书》就是这样记载的:

“首先,梁使至,皇帝问:‘诸葛公的日常生活怎么样?能吃多少(许)米?’对说:‘三四升。’第二次问政事,说:‘二十罚已经自省了。’皇帝告诉人们:‘诸葛孔明能长久!’"

显然,第二句话是司马懿判断的基础。至于饮食,乍一看没什么问题。

据《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史》记载,古代一升约为现在的200毫升。
按照1毫升等于1克,1公斤等于500克的换算,诸葛亮每天吃3到4升米,大约等于今天的1.6公斤米。一碗米饭大约两两,一公斤米饭大约可以煮5-6碗米饭,1.6公斤米饭至少可以煮9碗米饭,诸葛亮一日三餐,平均每餐吃3碗米饭。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一碗米饭可以产生232卡路里的能量,成年人每天需要2200卡路里。因此,诸葛亮的日常饮食习惯没有问题,甚至比普通人吃得更多。

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古代,吃饭并不像现在那么准确。总是数几公斤肉,几升米,老廉颇也吃米饭,日食三四升,真的不多,古代少副食,主要依靠主食来满足饥饿,其食欲会相对大于现在。

最重要的是,当时我吃的是小米,而不是大米。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此外,由于烹饪环境的限制,大部分都是老化的,很难完全消化。你必须多吃点。

@ 当时诸葛亮吃得少了。

然而,仅仅了解诸葛亮的饮食并不能预测他的寿命。毕竟,诸葛亮是一名文人,除非司马懿有不确定的先知能力,否则他不会上马打仗。那么司马懿是如何推断出诸葛亮的生命不久的呢?

以下一句话为主:“二十罚已自省”。

司马懿也是掌兵,他很了解这些事情。蜀国有10万军队,这么多人,一天得到多少东西,如果一切都是自己做的,一个人不知道有多忙。这么大的工作量,结果也吃得更少。这就是“吃得更少,事情更复杂”,身体必须不堪重负。在《魏的春秋》中,还添加了这样四个词“夜睡”。

使对说:“诸葛公熬夜,罚二十以上,都亲揽晏;所吃不到几升。”宣王说:“亮将死。

[img]626131[/img]

起得早,睡得晚,休息肯定得不到保障,大部分都要结束了!

此外,司马懿和诸葛亮已经战斗了七八年。他们互相憎恨,互相钦佩,互相理解。当然,双方的接触不是这次。司马懿一定对诸葛亮的身体状况有很多调查。司马懿很可能掌握了诸葛亮一定数量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然后进行了具体的评估和分析,得到了诸葛亮生命不久的结果。

我们不妨假装是司马懿,分析诸葛亮的日常工作量:

诸葛亮在北伐大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指挥三军、排兵、监管法度、构思战略、分析情况、培训将军、调度军粮、刺探军情等。,可以说是一步一步的努力。

刘备死后,后主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完全处理了蜀国的经济和民生。可以说,诸葛亮的日常工作量不亚于积劳而死的雍正皇帝。刘备死前,为了避免诸葛亮在蜀国家族中的主导地位,他秘密安排了一位诸葛亮的政敌与政治协商。

诸葛亮最大的政敌是李燕。李燕和诸葛亮都是孤儿大臣。他们在蜀汉政权中与诸葛亮分庭抗礼,勾结党羽公开反对北伐政策。他们在法庭上批评诸葛亮对刘禅有不臣之心,秘密收集诸葛亮的把柄,试图将诸葛亮置之死地。

因此,在北伐过程中,诸葛亮一方面要与司马懿作战,另一方面要与李燕作战。在政治战场和军事战场上,没有国王和敌人,只有你死了,在敌人的肚子里,诸葛亮有点粗心,会从祭坛上掉下来,进入无底深渊,永远不会翻身。

巨大的工作压力加速了人体的衰老,沉重的精神压力使诸葛亮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
在五丈原战争中,诸葛亮率领军队几天前进,千里迢迢赶出老师寻找小偷。在古代,没有现代的运输设备。诸葛亮不得不坐在轮椅上吃风吃尘。蜀国士兵感叹这位50多岁的老人报答了君恩的感受,并投入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说,诸葛亮是蜀军的精神支柱和灵魂。

当司马懿在蜀军使者口中了解到诸葛亮的饮食情况,亲自调查指示20棍以上的处罚时,他知道诸葛亮工作过度,身体消耗过多,食物摄入量突然增加,他敢得出结论,诸葛亮的生命很快就枯萎了。

另一方面,我觉得司马懿传播诸葛亮生命不久的消息,其实是别有用心,是攻心之计。

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对抗中高挂免战牌,采取了无法避免战争的策略。一方面,诸葛亮试图拖垮蜀军。诸葛亮渴望快速作战,否则一旦粮草耗尽,蜀军就会被动。另一方面,司马懿害怕诸葛亮的实力和取胜的妙计,并命令魏军不要轻举妄动。

虽然拖垮蜀军是一场妙棋,但如果长期避战,势必会影响魏军的军心。因此,司马懿在魏军中散布诸葛亮生命不久的谣言。“怕亮如虎”的魏军士气高涨。不得不说,司马懿的棋稳重风骚。

当然,所有的猜测都是苍白的。虽然诸葛亮有接近天人的智慧,但云云的命运已经确定了。我们怎么能像蚂蚁一样逃跑呢?无论司马懿是蒙古人还是算计人,他都成了最后的赢家。历史就像一团乌云,看不透,看不懂,乌云闪电雷鸣,龙吟虎啸。虽然我们听得很开心,但我们很困惑,品味更多,更严肃,有五千年的历史,谁能说清楚呢?


为什么司马懿用一句话就断定诸葛亮的生命不久? 为什么司马懿用一句话就断定诸葛亮的生命不久?

,,,,,,

  • 凌统简介 三国时期,东吴顶梁柱偏将军凌统生活
  • 凌统(189-237,一说217),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名气少,为人有国士之风,在多次战役中表...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